巴林石
后起之秀也敢争先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4年第03期

标签: 地质地理   岩石   巴林右旗   

巴林右旗所处的西辽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这里的先民对玉石的开发利用也相对超前。巴林石历史悠久,生成也奇特,在火山喷发过程中的蚀变作用下,使岩矿具有了多种成分,从而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巴林石矿脉,伴有辰砂的巴林石脉体就形成了“鸡血石”。有铁、铅、亚铜等渗入并较为均匀地扩散,主体就呈黄色等等。
巴林流沙黄
此石为巴林鸡血石王,牛角冻地,高51厘米,宽34.5厘米,厚24.7厘米,重39公斤,形似宝塔。
巴林水草冻
元代的巴林石碗
蓝天冻
辽代古印

巴林矿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大板镇西北,在辽阔的巴林草原上穿行约50公里,便来到雅玛吐山,巴林石矿区就在雅玛吐山北面的大小化石山一带。巴林石大面积开采的历史较短,1978年中国轻工业部才将它正式定名为巴林石。但其发现和利用的历史却可追溯到800多年前元朝建立时,只不过那时人们将它用于生活用品,如石碗、石臼。

清时,巴林石有了小规模开采,日本侵华时期,还曾雇用劳工探矿采石,加工成图章、墨盒等运回日本。当时著名印石篆刻家石巢说:巴林石质细而松,微透明,出量丰富,将来可能成为名矿。果然当寿山、青田、昌化三大石种原料都呈现出不足的情况下,巴林石以贮藏量大而后来居上。不过它的脱颖而出也并非偶然。它润泽柔腻,色彩丰富艳丽。有可与昌化鸡血石媲美的巴林鸡血石,号称可以替代田黄石的福田黄,还有与青田石极为相似的各种冻石。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