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
远航于地理大发现前夕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第04期 作者: 周宁 

标签: 文化地理   历史地理   

探索郑和远航的意义,与其说是因为它在那个时代突然开始,不如说它在那个时代无端结束。1405年,郑和使团从明帝国的京城出发,其航行的距离几乎跨越地球的三分之一,另一段则留给了半个多世纪后的葡萄牙人。1498年,达伽玛的舰队停靠在卡利卡特港,即当年郑和一再访问的古里。15世纪既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终点:欧亚大陆两端,一个庞大的陆上帝国正在收缩,一个边远的小王国正在扩张。古里——卡利卡特,世纪初与世纪末,见证了世界历史上东西消长、大国兴衰的关键一幕。纪念郑和航海600年,既是追忆一段历史,又是反思一种现实。因为郑和七下西洋,早已不是一段历史,而是一种文化象征,一个有多重含义的现代神话。一切都从1405年开始,郑和七下西洋,那是一个大时代辉煌的结束。
郑和远航的“特混舰队”
郑和舟师的船舶形式多种多样。按功能分,有大宗宝船、分宗宝船、马船、粮船、座船、战船、水船等;按船型特征分,有福船、沙船、广船等;按载重量分,有2000料、1500料、400料、100料等;按推进方式分,有9桅12帆到3桅3帆或大八橹、二八橹、六橹等。数百年前,世界南方海域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壮丽的景象:上百艘大船依次排开,上千面帆迎风招展,蔚蓝色的海面犹如春天开满鲜花的草原。

如果说洪武帝重建了宋帝国的疆土,那么永乐帝则复原了元帝国的气势

1405年,整整600年前,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哪种力量,可与大明帝国争雄。永乐皇帝统治下的明帝国,无论在政治野心、经济实力还是军事技术、造船工艺上,都占有绝对的世界优势。明朝开国已近半个世纪,国力恢复,农业经济繁荣,专制政权强大,扩张的时代又开始了。向北,永乐皇帝5次御驾亲征蒙古部落,将中国北疆扩展到克鲁伦河与黑龙江;向南,帝国的20万军队征服了越南的阮氏王朝。如果说洪武皇帝重建了宋帝国的疆土,那么永乐皇帝则复原了元帝国的气势,颇有汉武唐宗气象。

永乐帝
朱棣为武将出身。“靖难之变”后,他登基作了永乐皇帝,并开始了扩张的时代。永乐元年,侯显出访西番(西藏、尼泊尔、印度),继而海童出使漠北(蒙古草原),1413年陈诚出使西域(中亚)。永乐帝还曾五次御驾亲征蒙古部落,又派大军征服越南的阮氏王朝,再现了汉武唐宗气象。明帝国的扩张政策在永乐时代达到顶峰后,随即转向收敛的本土主义:在南结束远航,在北重修长城。不过几十年,郑和下西洋便成为传奇般不可思议的“明初盛事”。

就在这一年,世界历史上最不可思议、中国历史上最难以忘怀的海上远征——郑和下西洋开始了。

责任编辑 / 李雪梅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