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
桑与棉编织的国度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5年第10期 作者: 毛铭 

标签: 文化地理   

中国与印度这两大文明古国,给中亚带来了蚕桑缫丝与棉花种植。走在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广袤原野上,到处都有碧绿的棉田,而田间地头最常见的树木,则是成排的桑树。唐代,今乌兹别克斯坦地区跟中国的关系是那么密切,而今天的中国人对乌兹别克斯坦,却十分陌生。从桑与棉入手,作者将带我们认识这个神秘国度。
走在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北岸广袤的田野中,这里最大片的绿色是棉田与桑树。大片棉田像一块块巨大的棋盘,一列列桑树则如棋盘上的“鸿沟”——楚河汉界。来年开春发芽之前,农人要对桑树进行修剪,被修理的主要对象是枝条的顶端。图中这些被剪掉枝条头部的桑树,被当地人称为“断头桑”,这样做的目的是抑制植物的顶端优势,然后就能把更多营养转移到侧枝上,以生出更多的花蕾。

看一眼国徽就知道桑与棉在乌兹别克斯坦有多么重要

乌兹别克斯坦,号称“中亚之中”,是亚洲腹地中的腹地。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个极其陌生而神秘的国度。不过,历史上的今乌兹别克斯坦地区,是汉唐人络绎不绝的地方。就像日本被视为“菊与刀”的国家那样,我觉得乌兹别克斯坦可以用“桑与棉”来概括。制丝的蚕桑,纺织的棉花——曾经是那个时代中亚地区的主角,那些精美的丝棉制品随着粟特人的步伐,走南闯北。今天,古丝路不再辉煌,但中亚的蚕桑与棉纺织业,仍发挥着余热。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人口第一大国,也是中亚地区丝路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国家
乌兹别克斯坦国土的大部分位于阿姆河、锡尔河之间,两河分别发源于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向西北汇入咸海——该流域在汉唐时期称为“河中之地”。两河之间的文明走廊,历经岁月洗礼和战争摧残,还保留着许多引人入胜的古城与恢弘的历史建筑,还有大量传统手工艺也保留了下来。这些文化遗产,与丝绸之路迷人而血腥的历史,深深纠缠在一起。乌兹别克斯坦拥有阿姆河、锡尔河文明走廊的大部分地区,孕育出丝绸之路上的许多重镇,是中亚历史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国家。

看看这个国家的国徽就能知道这两者是多么重要了:其圆形国徽左右两侧,白色棉桃和金黄麦穗组成的条带,犹如一对展开的翅膀;棉桃中的绿色波纹,则是蚕桑的象征。不过,这两种风物都不是本国的“土特产”——它们都是舶来品。桑树来自出产丝绸的故乡、古丝绸之路东端的中国。而棉花,则来自另一个文明古国印度。亚洲两大文明交相辉映过程中,桑与棉是直接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桑与棉,像两位出色的文明使者,它们不仅仅是两种作物,还深刻影响了当地人千百年来的生活——作为异域文明的舶来品,它们罕见地被视为国家的象征,成为国徽上的“贵客”。

责任编辑 / 马子雷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