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舰水下考古
除了文物,我们还收获了什么?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8年第11期 作者: 左凌仁 

标签: 工业地理   基础地理   考古地理   

历经3年的水下考古调查,以及陆陆续续被发掘出来的429件出水文物,逐步揭开了在水下长眠120多年的“致远”舰的神秘面纱,这艘1894年甲午海战期间沉没于黄海海域的北洋海军战舰终于重见天日。如今,对它的水下考古调查暂时告一段落,但后续的研究工作还在推进。除了那些出水文物,究竟这艘中国海军史上最负盛名的军舰还让我们收获了什么呢?

2015年9月17日,辽宁省丹东市黄海海域。

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海风不大,看起来又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工作日。早餐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的水下考古调查队队长周春水和队员们各司其职,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时,一名队员匆匆过来,将一块小瓷片递给他,并说道:“上面有字,是在这两天抽沙暴露出来的位置发现的。”周春水拿过来,第一眼没看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当他倾斜一下角度,看清楚了瓷片上的字之后,二话没说,起身就穿戴起潜水设备,下水潜往发现瓷片的位置。

责任编辑 / 左凌仁 金畅南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