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她从海上来 百年沧海变桑田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8年第12期 作者: 区秉光 

标签: 基础地理   

徜徉在澳门的大街小巷,经常会被一些街名和地名所吸引,如河边新街、黑沙环新街、新马路、新口岸等,如果单从城市容貌判断,很难想象这些街区如何会与“新”字联系上。但在土生土长的澳门人印象中,这些街区的确是新产生的。曾几何时,父辈祖辈在这些地方撒网捕鱼,扁舟浮游于海上,而今沧海变桑田,海水被填埋,演化为街区,时间也仅仅百余年而已。150多年来,澳门填海造陆也随着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着。
2018年10月底开通的港珠澳大桥横跨伶仃洋,大桥西侧的珠澳口岸人工岛澳门口岸管理区面积为0.7平方公里,与口岸人工岛相邻的填海新城A区面积为1.4平方公里,这两块区域都是澳门最新的土地。正如这两座人造陆地一样,150多年来,澳门通过填海不断扩大陆域,与最初的面积相比,如今澳门三分之二的土地都是从海上发展而来,澳门成为了全世界填海比例最高的地区。

从澳门内港附近的河边新街穿小贩巷向东,有一眼水井被各式古旧建筑环绕,榕树参天,古朴典雅。传说明朝有位老婆婆在此挖井取水,方便居民汲取饮用,此地便得名亚婆井。早期葡萄牙人乘圆底木船西来,在中国南方海岸辗转多年,终于找到了澳门这样一个天然避风港,于是在亚婆井地区定居。400多年前,澳门还只是海岛和山丘,一汪清泉滋润了这里的人民,哺育了独特的东西方文化,澳门的海上贸易和城市建设也由此发端。

翻开古地图,会发现16世纪的澳门半岛像一朵莲花蒂,土地面积为2.78平方公里。北侧由一条狭窄的沙堤与珠海相连,往南的陆地沿着起伏的小山丘至妈阁庙,建筑物和市民活动空间依山傍水,有序而又紧凑。南部隔海相望的是氹仔岛,氹仔岛原由两座山和一个岛礁组成,面积只有1.9平方公里,早期的氹仔岛因不具备生存条件,人迹罕至。再往南的路环岛,与西部珠海的横琴岛对望,土地面积约5.6平方公里。据史料记载,南宋绍兴年间,路环岛西侧岸滩被设为产盐区,旧称盐灶湾。这便是最初的澳门,土地面积加在一起也不过10.3平方公里。作为土生土长的澳门人,我亲历了澳门几十年来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要从填海工程说起。

责任编辑 / 线朝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