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岸盐场为啥不“申遗”?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0年第10期 作者: 袁志柱 

标签: 工业地理   基础地理   

目前国外已有盐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海岸线上有着众多历史悠久的盐场,却都徘徊在世界遗产的大门之外,甚至还没有一个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盐是我国古代最稳定、最重要的专卖商品,而我国最早的人工盐,就是从海水中“煮”出来的。从北到南,盐田不仅为我国海岸镶上了一道特殊的“银边”,还为我们留下了诸如扬州、吴盐、诗词歌赋之类的丰厚文化遗存。那么,我国海岸盐场何时才能叩开世界遗产的大门?
在霞光映照下,马留工区看起来就像一个迷人的万花筒。马留工区位于广东湛江市雷州半岛西南角,隶属于雷州盐场。历史上,得益于气温高、日照时间长、近岸海水盐度高等自然条件,马留工区一直出产优质海盐。雷州盐场是广东省最大的盐场,但如今的产量已远远不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能继续保持生产实属不易。因为近些年来,广东不少盐场都纷纷倒闭关门了。而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海岸盐场的数量和面积也在不断减少。
摄影/彭德才

古人的饮食时尚:蘸着胜雪的“吴盐”吃水果

我最早对盐的兴趣,是来自北宋词人周邦彦《少年游》里的那句“吴盐胜雪”。《少年游》这首词写出了情人之间缠绵的意境:“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少年游》提到了几种有名的物产——并刀、吴盐、赣橙。并州(今山西太原)产的刀子削铁如泥,吴地(这里指两淮地区)产的海盐洁白如雪,而江南(宋代江南包括了今江西省)的贡橙自然很香甜可口。

责任编辑 / 雷东军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