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水 灿烂的古文化在这里孕育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1年第01期 作者: 谈雅丽 苏大平

湖南境内四条大江,澧水最北,紧靠长江。它发源于武陵山脉,蜿蜒东去,注入洞庭湖。《尚书》记载:“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其名始见。屈原《楚辞·九歌·湘夫人》有“沅有芷兮澧有兰”,东汉学者王逸注曰:“言澧水之内有芬芳之兰,异于众。”澧水干流加支流,有九澧之称。郦道元《水经注》载:“澧九水,曰温、曰渫、曰黄、曰茹、曰道、曰溇、曰澹、曰涔,总名曰澧。”
澧水虽然是湖南湘资沅澧四大水系中最短的一条江,但其文化却源远流长。从流域丰富的考古发掘资料来看,她是长江中游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一大发源地,是长江文明的源头之一。澧水流域地形地貌非常复杂,从武陵山区开始,往东经丘陵过渡到平原、沼泽。翻开澧水流域地图,就会发现其上标注着数百个星罗棋布的史前至商周时期遗址,其密集程度在湖南乃至全国都属罕见。战国之后,湖南古文化的中心虽然逐步转移,但澧水流域仍留下了许多精彩的遗存。


澧水上游:沸涌的河流,剽悍的血脉
南蛮的巢穴,流放的终点,隐居的仙境——这样描绘澧水上游,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由于一直地处僻陬,不为外界所关注,这个山川瑰奇壮丽、人文缤纷复杂的流域,保留了很多被人忽视但不可遗忘的历史。
澧水有三源,中、北两源出张家界市桑植县,南源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三源汇合于桑植,桑植以上即为上游。澧水发于山中涧泉,因地势跌宕起伏,水势喷涌,奔腾不息,由山溪而成长为激流翻滚的狂暴河流。她所哺育的人群,也呈现出了鲜明个性。
责任编辑 / 任远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