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
野生动物如何适应城市, 我们又该如何与之相处?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1年第04期 作者: 何鑫 

标签: 生物地理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被纵横交错的道路分割成无数碎片的“钢筋水泥森林”。但在这个被人类主导、喧闹熙攘的生态系统中,仍然顽强地生存着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它们要如何去适应变化莫测、压力重重的城市环境?又为城市带来了哪些影响?近些年来,我国城市中野生动物相关的问题开始浮现,我们又该如何去维系它们与城市、人类三者之间的平衡?
在沉沉暮色的笼罩下,一只形单影只的赤狐从桥面悄然经过。背景中与赤狐“同框”的高楼和巨大的工程机械似乎略显违和,因为在很多人印象中,赤狐是属于荒野的动物。事实上,在英国,赤狐几乎可以与“城市野生动物”这个概念画等号。英国在20世纪初期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进狐退”的故事在各地上演,但在这一过程中,赤狐也逐渐适应了人类的城市环境,并学会了利用城市中的食物等资源生存,如今它们已经是伦敦、布里斯托尔等城市中最有代表性的“动物居民”。摄影/Laurent Geslin/NPL

平静的湖面上,游弋着一只灰黑色的大鸟,不时将自己优雅细长的脖颈扎入水下觅食,搅起一阵水花。

这样的情景看似稀松平常,却让我倍感兴奋——它不是普通的水禽,而是一只生活在北极地区的黑喉潜鸟,每一年它们都会千里迢迢自北极向南迁飞越冬。我国浙江、上海一带的外海曾有零星的黑喉潜鸟目击记录,然而眼前这只潜鸟游弋之处,却是上海浦东新区的世纪公园镜天湖,不远处便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往来行人熙熙攘攘的金融中心陆家嘴。

责任编辑 / 金畅南 左凌仁 付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