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日记揭秘的:竺可桢、黄秉维与中国热带界线的故事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5年第08期 作者: 单之蔷 

标签: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竺可桢与黄秉维,中国最出色的两位珠联璧合的地学家,也是中国地学领域的领导者。他们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通力合作给中国“画圈”,即为中国大地划分自然区,他们划出的自然区的界线也一直沿用至今。然而,他们划出的中国热带的北界,一直是地理学界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本文作者通过研究竺可桢日记,发现一个秘密:竺可桢先生早在1962年就改变了他关于中国热带界线的观点,他曾多次在日记中表述了“南岭以南即为热带”这样的观点。然而他却没有把这些告诉最初与他一起划出热带界线的黄秉维先生,也没有写论文发表此观点,更没有动用他的影响力改变热带的界线。作者对这些一一画出了问号,这将引发人们新的思考……披露秘密、引发思考,这也许是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
在竺可桢的日记中,隐藏着其关于热带北界观点转变的真实历程
竺可桢是中国地理学界鼎鼎有名的大家,他一生对地理学的重要思想都记录在他的日记之中。在浙江大学的档案馆里,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将这些珍藏已久的竺可桢日记打开,浩繁的文字和俊逸的字迹,让人心生感动。这些日记不仅记录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更有其关于中国热带北界划分的诸多秘密。让我们通过这些日记,去探究竺可桢关于中国热带北界问题思想转变的真实历程。摄影/王宁

竺可桢日记中藏着巨大的秘密,足以终结关于中国热带界线的争论

最近我查阅竺可桢日记,卷帙浩繁,虽原文遗失了一些,但剩下的也足够震撼。日记每天记一页,每年记一本。抗战期间,竺可桢先生在南京的家被日军占据,日记遗失;在东南大学任职期间,火灾又烧了一些;后来的基本都留下来了,现存56本,56年的生命。当然我看的不是实物,而是出版的书《竺可桢全集》。实物先是存于中国科学院院史资料室,后由竺可桢之子竺安先生赠予浙江大学档案馆保存。辗转求助,我们终于在竺可桢之孙竺天舒先生的帮助下,在档案馆拍到了日记的真容,以飨读者。

日记终止于1974年2月6日,那天仅记有中央气象局发布的天气日报。翌日凌晨,竺可桢离世。日记如竺可桢的另一条生命,虽未同日生,但却同日死。

责任编辑 / 张琪  图片编辑 / 李成林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