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霞浦的海上 这里也有盛大的“田园”和千年“田园诗”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5年第08期 作者: 汪竞帆 栗山 

标签: 基础地理   水文地理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说起田园之美,脑海中都会迅速浮现无数画面和诗行——它们是陆地上的平原、丘陵,是牧场、梯田,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落英缤纷……然而,很多人尚未注意到,在中国绵长的海岸地带,在多年耕海牧渔之后,另一种盛大的“蓝色田园”已渐渐铺展出她的脉络和肌理。她有着毫不逊色的美感,同样动人的故事与诗意的栖居,甚至还孕育出了诸多的“蓝色田园诗”……在霞光、潮汐和云雾中,本文作者和摄影师深入霞浦之海,带回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田园故事。
霞浦凭借美好的山海地貌,深厚的人文历史,早早成名,有着“画本霞浦、千鲜之城”的美誉。霞浦是中国海岸线最长、滩涂面积最大的县之一,全县渔业人口占总数一半以上,拥有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中国生态大黄鱼之乡、中国南方海参之乡等盛誉,各类海产种类近千种。图为霞浦秋天海面上的生蚝田,不同颜色、数量巨大的环保浮筒组成了色彩缤纷的海上田园。一艘小船载着巡视海田的渔民,穿越蓝色的阡陌交通。

县境西南有霞浦江,东流入海。又有霞浦山,海中有青、黑、元、黄四屿,日出照映,江水如霞彩,山以江名,县以江名。”这是《霞浦县志》中关于霞浦得名的记述。

尽管福建霞浦以绚烂的海上云霞和广袤的滩涂著称,但从传统县志看,仍然有着浓郁的“陆地主体”色彩。而今天霞浦最著名的景观中,也一定少不了山区杨家溪的“榕树农夫老牛”——早晨有雾时,阳光穿过古榕树的枝杈,产生丁达尔光,人们觉得很美。来欣赏和拍摄的人多了,甚至有了专业模特和道具组,专门请村中老人牵着牛在树下走来走去,需要的话,还可以雇人放烟雾、赶鹅、放鸽子,进一步渲染“田园”的氛围。

责任编辑 / 陈惊鸿  图片编辑 / 陈惊鸿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