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藏在“骨子” 里


文章出自:博物 2017年第04期 作者: 何全 

标签: 文化文明   古史传说   

按照演化论,每一种动物的身体结构,都与它们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长颈鹿的脖子适合去够高处枝叶,大熊猫发达的臼齿和咬肌适合啃竹子,鹤类的长腿则适合涉水而行。用化石复原史前动物,也需要结合它们的习性和行为。

脚印刑侦

一条恐龙每天要行走成千上万步,一生不知会留下多少个脚印。只是脚印保存为化石的条件极为苛刻,因此亿年之后能被人类找到的恐龙足迹,堪称凤毛麟角。恐龙足迹化石看似简单,却蕴藏着关于恐龙运动能力、生活习性的宝贵信息。

根据足迹的形状、大小,研究者不光能知道这是哪一类恐龙留下的,还能根据脚与身体的比例,算出这条恐龙腿有多长、全身有多长。另外,我们人类和各种哺乳动物行走、奔跑的时候,一般是步子越大,速度越快,恐龙也是如此。于是研究者们总结出了一个计算公式,只要测出足迹的脚印长度、以及前后两个足迹的间隔(单步长),就能算出恐龙留下这串足迹时的速度。在中国内蒙古的鄂托克旗,有一串中型食肉恐龙留下的足迹,经测算它当时的奔跑速度约为43.85千米/时,相当于8.21秒跑完100米,是已知的恐龙最快速度。

责任编辑 / 董子凡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