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浓缩了人们对故乡的感情,也是联系同乡之谊的纽带。
清末,一通名为《好太王碑》的石碣的出土,令已经消失了的古高句丽国重回人们的视线。集安,这个地处东北边陲的城市,集中了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等世界……
作者: 耿铁华
吉金、贞石,构成了中国考古学的前身——金石学的主体。殷墟甲骨则是近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无疑,金石甲骨在学术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令它们传之久长……
作者: 李雪梅
将纸覆盖在甲骨或金石表面,用墨拓印其文字、图案,并使由此产生的拓片长久流传,这便是堪称古代复印机的『传拓』。这个词或许有些生僻,实则却隐没在生活中,……
作者: 安洋
瘟,即瘟疫,在古代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传染病,因而人们将对它的恐惧幻化为瘟神——司瘟疫之神。左页图所绘之瘟神,手擎幡旗,仿佛“瘟”字摇处,尸横遍野。绘……
作者: 睿乎乎
动辄被孙大圣呼来喝去、非打即骂,还被妖怪抓住看门值班,甚至被土地夫人戴绿帽子,向来以白发侏儒面目示人的“土地老儿”,命运之凄惨,让人唏嘘。但在这些表……
作者: 杨睿
在德州城北,安葬着一位来自异国的国王——苏禄东王。苏禄,是古代菲律宾南部的一个岛国,位于今天的苏禄群岛。明初,这位东王来访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德州,……
凸者为榫,凹者为卯,凹凸拼扣,契合着古人太极阴阳的哲学观。数千年前已然诞生的榫卯,与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历史相伴始终,刚柔相济地组合成一种种构件,进而……
古人对木材偏执的热爱,成就了传承数千年的木构建筑。而在渊源深远的演进中,古人对木材的掌握愈发精炼纯熟。木构的结构和艺术,亦臻至复杂精美的程度,于是中……
作者: 苏蘅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是游牧部落性情豪爽的标志,但也给人们留下了饮食单一的印象。虽然简单,但自有一套饮食结构。实际上,辽金崛起时,横扫北方的铁骑声声中……
作者: 田晓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