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饮食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7年第02期 作者: 田晓雷 

标签: 古代生活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是游牧部落性情豪爽的标志,但也给人们留下了饮食单一的印象。虽然简单,但自有一套饮食结构。实际上,辽金崛起时,横扫北方的铁骑声声中,这种饮食结构功不可没。——特殊在哪里?
策马奔腾,弓如满月,出土于赤峰敖汉旗辽墓的这幅《射虎图》,展现着游牧民族狩猎之时的英姿。生活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狩猎是他们食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供图/上海微图

公元十世纪至十三世纪,中国北方的契丹、女真相继兴起,建立了幅员辽阔的辽、金王朝。北方的游牧渔猎民族,作为主体民族开始登上华夏的历史舞台。骤然崛起的游牧渔猎部族开始南下的征服,马鸣嘶嘶,蹄声阵阵。终于在北方站稳脚跟,和两宋对峙。游牧渔猎民族能够崛起,饮食,是幕后的功臣。

图是辽墓壁画中出现的馒头、瓜果、美酒,原来契丹的饮食并不简单。

渔猎的风采

东北的春天犹是天寒地冻,河水冰封。正月,辽主带领部下来到达鲁河(即今洮儿河)河畔。先在冰上搭设起了帐幕,然后令人在河上下十里的地方,用毛网将鱼截住,令其不得逃逸,且从旁驱赶,使鱼集中在帐幕处。冰帐内则预先开启四个冰窍,叫做冰眼,中间的透水,其余三个环绕在周围,只是削薄而不透水。久闭于水中的鱼,为了透气,就会集中在透水的冰眼处。人们从其余三个冰眼里观察鱼的动向,待鱼将至,便掷出绳钩,将鱼钩住。此时,却并不急于把鱼拉出来,而是放松绳子令鱼挣扎跑动,等到鱼疲倦了,才将绳子拖出,自然毫不费力。

责任编辑 / 安洋  图片编辑 / 朱浩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