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荡山:火与水的女儿

    一亿多年前的几次火山喷发及其后的抬升,造成了雁荡山的轮廓,其后的降水及河流,像刻刀一样雕刻和修饰出雁荡山的眉眼与身姿,雁荡山可以说是火与水的作品。

    出自:2012年第01期

  • 南沙群岛未被激活的部分“毒领土”

    这些取自南沙海域的卫星遥感图,清晰地呈现了镶嵌在南海中的这一个个如宝石般动人的岛礁。遗憾的是,我们只能在空中,或是从遥感图上鸟瞰这些美丽的岛礁,而不能亲临实地一一……

    出自:2012年第06期

  • 浙江有个王士性

    在明代还有一个至少与徐霞客比肩,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比徐霞客更睿智更有思想的人,他就是浙江省台州府临海人王士性。他生于1547年,比生于1587年的徐霞客长40岁,他应是徐霞客……

    作者: 单之蔷   出自:2012年第01期

  • “毒领土”

    我的朋友——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郝晓光和他的同事正在做一件事:在西藏东南部(藏南地区东段)的地图上填地名。这是一块几乎没有地名的空白区,包括西藏山南……

    作者: 单之蔷   出自:2012年第06期

  • 苗族 你的身影如此美丽

    苗族,是我心目中世界上最美丽的民族。这不是我说的,是很多或走近苗族、或远望苗族的人说的。中国著名画家乔十光就是说这番话的人之一,他画的苗族少女的漆画,就曾获得过大……

    作者: 韦荣慧   出自:2012年第04期

  • 潘家园的苗族人 靠苗族工艺讨生活的北漂草根

    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里,有这样一群苗族人:他们来自大山深处的古老苗寨,却长期居住在北京这个现代化大都市里;他们掌握的唯一“外语”是汉语,却在和世界各地的人们做生意……

    作者: 李俊  潘玉珍   出自:2012年第04期

  • 千般姿态,万种风情的苗族

    苗族西迁时每个宗支都置有一个鼓,敲鼓前进以作联络,避免掉队。铜鼓架上的牛角,象征着苗族最早进入农耕和对牛的崇拜。平日里苗女则多穿素装和便装,佩戴的银饰、衣服上的花……

    作者: 陈海汶   出自:2012年第04期

  • 土楼废墟 战火烙下的伤,岁月遗忘的美

    战乱环境中,土楼是家园,也是城堡。闽粤一带的土楼诞生于战争环境,又往往被战争毁灭——这似乎成了它们无法逃脱的宿命。土匪洗劫、清初迁界、“长毛”入闽、宗族械斗

    作者: 何葆国   出自:2012年第04期

  • 会泽铁胆石 岩石“下”的铁蛋

    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一种叫“铁胆石”的石头与普洱茶、古滇国“牛虎铜案”、建水紫陶一同出现在云南馆中,成为地道的云南标签。铁胆石形式多样,有的乌黑的石胆上布满……

    作者: 萧易   出自:2012年第04期

  • 地衣,色彩斑斓的拓荒者

    巨石上色彩斑斓的斑斑片片、森林中如轻纱帘的挂挂松萝甚至雪线附近苔藓中细针状的雪茶,它们都是地衣。这是一类由微小的绿藻或者蓝藻与丝状的真菌构成的共生生命体,从赤道到……

    作者: 陆英   出自: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