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之魅,壶之魂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09年第05期 作者: 陈小陶 

标签: 文化遗产   

清代诗人汪文柏曾这样感叹宜兴紫砂泥的神奇:“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一丸土。”紫砂壶被历代茶客奉为“世间茶具之首”,珍同拱璧、贵如珠玉。它究竟凭什么赢得了人们如此高的赞誉?因为有砂。
红泥是宜兴紫砂陶土中主要的泥料之一,其原矿呈黄色或黄绿色,烧成后呈大红色、赤红色、朱红色或淡红色。这张图反映的是紫砂壶烧成前后泥色的对比。

前些日子,一位朋友带着他的紫砂壶藏品千里迢迢从北方赶来宜兴,想请我们帮他品鉴那些壶的真假与优劣。当我在宾馆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好奇地观赏着一把放置在宾馆大厅中的被保养得油黑光亮的大壶。见我进来,他用充满疑惑的眼神问道:“这也是宜兴紫砂做的吗?为何要在壶身上涂抹那么多的鞋油?……”我有点哭笑不得,每次和外地的朋友在谈论紫砂壶的时候,不少人都会问我同样的问题,他们很难理解紫砂壶为什么有“油”感。于是,我决定给他来一次 “恶补”。

独一无二的泥中泥

我们的第一站是宜兴紫砂泥的大本营—黄龙山。黄龙山位于宜兴市丁蜀镇的西南郊,和各地的名山大川相比,黄龙山只能算是一座小山。踩着路边的碎石滩爬上去,几步路就来到了黄龙山的腹地—一个大水塘子。黄龙山原本是没有这个水塘的,这一汪水塘是前几年人们对紫砂矿进行掠夺式开采后留下的“杰作”,其所在的位置本来是一个矿井。记忆中,黄龙山是我们儿时的乐土。那时,我们的学校就在山边上,和同伴们一起逃课,最好的去处便是山背上的树林里、矿井边和石宕口(采石、挖砂后被废弃的荒山坡地与洼地。)遥想当年,我们最羡慕的是泥矿工人,他们站在矿车上,沿着轨道往坡下滑,工作服被风鼓起来,俨然鸟的翅膀一样,简直“帅”极了。

责任编辑 / 杨飞龙  图片编辑 / 何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