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昙石山
南岛语族之根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2年第06期 作者: 王有为 

标签: 闽侯县   遗址   陵墓   历史拾遗   读史笔记   

福建人嗜喝汤、“崇蛇”,并有着独特的方言。这些独特的“福建性格”,究竟源于何处?又始于何时?2010年一艘由波利尼亚起航的木舟,又为何将“寻根之旅”的终点设在福建?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要从一个被称为昙石山的小山丘谈起……

位于福建省闽侯县的昙石山,有一处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遗址。从此发掘出的各种遗迹表明,它具有和今天福建人相同的海洋文化特征。图为昙石山女人复原头像。

一段“挖”出来的历史


昙石山原名“墰石山”,是福建省闽侯县城近郊的一座小山丘,东距福州市区约20公里。在福州话中,“墰”,即“海边礁石”之意,此山并不似北方名山大川巍峨险峻,只是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纺锤形”小山丘,南北长约430米,东西最宽处也不过150米。如此寻常的小山丘,却因为1954年的一次意外发现,改写了福建的历史。

那是1954年的1月7日,昙石山下昙石村的村民们正在山上取土,修筑村子周围的闽江防洪堤坝。突然有人大喊“快来看啊,挖到宝贝了!”几个样式古旧奇特的瓦罐和一些形制规整、明显带有人工打磨痕迹的石器,赫然出现在挖开的土层中。在这些“宝贝”里,一件刃部锋利的石斧格外打眼,当地的村民对它也并不陌生。以前,大雨冲刷过后的泥泞路面上,也冒出过几把这样的石斧,因为来历不明,又与雷雨相关,当地人都把这种石斧叫做“雷公斧”,但从地底下挖出来还是头一遭,而那些模样古怪的瓦罐此前却不多见,莫非昙石山上真的有宝贝?种种猜测在村民中流传开来,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引起了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的注意。他们立刻派人到现场进行了勘探工作。勘探的结果令专家们欣喜不已——这竟然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距今大概有5000年左右。但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发现将补写出一个福建之前的“福建”。

责任编辑 / 杨思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