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2年第05期

标签: 声音   历史拾遗   

“杜甫真的很忙!”。街头广告中的杜甫正推着购物车要去采购。摄影/李震宇(东方IC)

“穿越文化不能没有民族底线!”

——时逢杜甫诞辰1300年,在网友的想象力下,高中语文课本上的杜甫形象成了“百变星君”,引来热议。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严厉批评道:“对杜甫的恶搞涉及到民族底线的问题,是对传统文化的践踏。”

“方言消失,不符合事实和发展规律。”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树铮认为,人们关于方言消失的担心有些多余。他强调,方言的发展和消亡都有一个过程,现代方言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如果一个地方的发展还有本地特色,那里的方言就不会先行消亡。而所谓方言“纯粹、地道”,也都只是相对而言的。

责任编辑 / 杨思  图片编辑 / 徐健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