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团窠纹到补服
外来文化的中国之路——历史篇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1年第06期 作者: 李忠民 

标签: 文物故事   历史拾遗   文化符号   

全世界最早、规制最严密的官阶标识——中国补服
上图为郎世宁绘《万树园赐宴图》局部,由图看出,上至乾隆皇帝,下至百官的官服上,皆有补子,补子划分之详细,堪比当代的勋章。右图为当代收藏家身穿补服的照片,依其图案,应为文官从一品。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起源于波斯萨珊王朝的禽兽图案,演变为武周时期的官袍禽兽刺绣,又经历代增删,最终发育成明清规制严格的官服“补子”。

补子,绣在官服前胸和后背上,以不同的禽、兽图案起到标识官阶的作用。补服最早出现于明朝。明洪武元年(1368),赐百官服装,礼部建议服“与唐制同”,就是说在服装制度上借鉴了唐代的制度。由此可见,明朝补服的灵感来自于唐朝官袍。那么,唐朝为何要以动物来标示官员品阶呢?

这要从中国官服的发展史说起。

责任编辑 / 李晓光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