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酸甜甜嚼槟榔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6年第05期 作者: 陈青 

标签: 文化符号   

咀嚼槟榔自古就是流行风尚。槟榔既能消食充饥,亦能戒酒,还是全民口香糖。槟榔虽小,学问却大。
图为十九世纪绘画中的槟榔形象,这一果实成为人类重要伴侣。(供图/TPG)
图中描绘的是清代卖蒟酱的南方人。蒟酱为蒌叶的别名,是咀嚼槟榔的标配。槟榔在清代中国的风靡程度,可见一斑。供图/FOTOE

绍圣四年(1097年),62岁的苏轼来到漫长贬斥生涯的最后一站——海南儋州。宋时的海南岛,尚属蛮荒之地。对于士大夫来说,贬谪海南,是仅次于死刑的最严酷的刑罚。苏轼到了儋州,政敌并未放过他。起初他住在官舍里,颇受太守张中的优待。见他太舒服了,政敌又将他赶出了官舍。失了住处的苏轼只好筹钱盖房子。他的新居有陋屋三间,房后是一片槟榔林。乐观的东坡居士为新居起名曰“槟榔庵”,不惟如此,东坡居士还很喜欢嚼食槟榔,并留下了“两颊红潮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的佳句。其实,槟榔这种南国珍奇,与中国人结缘的时间,还要更早。

从南国异物到吴人风俗

元鼎五年(前112年),解决了匈奴心腹大患的汉武帝,发动了攻灭南越国之战。汉军兵分五路,势如破竹,直入番禺(广州市)。南越授首,四海一统,南国的珍奇植物,也移植到了长安的皇家苑囿。据古代地理书籍《三辅黄图》记载,“所得奇草异木,菖蒲百本,山姜十本,甘蔗十二本……龙眼、荔枝、槟榔、橄榄、千岁子、甘桔皆百余本”,移植到了夏阳(今陕西韩城市)的扶荔宫。汉武帝一心期盼南国的珍奇能开花结果,但事与愿违。《三辅黄图》说,交趾郡移植来的一百株荔枝,不服水土,全都死了。汉武帝不死心,又移植了几批,终于有一株荔枝树顽强地活了下来,只是不结果实。皇帝宝贝得不得了,哪知这株荔枝最后还是枯死。龙颜大怒的皇帝将其归咎于属下官员看护不周,几十位官员因此被砍了头。《三辅黄图》没有提到移植来的槟榔树的下落,想来与荔枝树差不多。

责任编辑 / 杜聪  图片编辑 / 朱浩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