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陌上稻花香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9年第06期 作者: 李怡淙 

标签: 文物故事   古代生活   历史拾遗   

当属于四五千年前良渚文明的聚落重见天日,我们看到了远超出人类生存所必须之物,这意味着农业已可供非农业人口的衣食之需了。究竟是何种饭羹丝缕,托起了良渚社会“奢侈”的资本?这里,我们只关注良渚先民的“柴米油盐”。
水乡生活
江南地区河湖众多,五千年前的水网更为密布,良渚文化的繁盛与水域的滋养息息相关。良渚人的聚落往往临河而建。图为今人想象中的良渚水乡生活场景,人们撑着木筏在青山绿水中缓缓前行,俨然一片鱼米之乡的诗意景象。
供图/江苏兆物文化传媒

1984年12月的一天上午,江苏省吴江区梅堰镇龙南村飘起了雨雪。乡村公路的施工作业却仍不停歇,施工队的工人们一铲一锹,挥赶着江南冬日的寒意。

一个瘦瘦的年轻人偶然途经工地,恰好听到了民工的抱怨:“真是触霉头,刨出来的都是些装死人骷骨的罐头。”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