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修复 只为遗宝重光
明治五年(1872年)八月,静闭许久的奈良正仓院,在一群来客忐忑而又期待的注视下,缓缓开启大门。这些人刚刚结束了在东京、名古屋和京都的行程,一路风尘仆仆,虽有些疲惫,但眉宇间兴奋的神色,却无论如何也按捺不住。理了理肩上背着的画具和相机,明治时代第一次正仓院宝物清点,就这样开始了。

鸟毛立女屏风(局部)正仓院(北仓44)藏
奈良国立博物馆“御即位记念,第71回正仓院展”展示(10.26-11.14)
摄影/谢田
丰容低髻、翠钿红颊,图中仕女与唐代著名画家周昉所绘《簪花仕女图》风格相近,不过,这幅作品却出自一件在日本制作的屏风。美人衣上原本粘有鸟毛,现已大部分脱落,仅袖口处还残留少许,经过分析,那是日本雉鸡的毛。而这点鸟毛,还为屏风的定名,立了大功。
奈良国立博物馆“御即位记念,第71回正仓院展”展示(10.26-11.14)
摄影/谢田
丰容低髻、翠钿红颊,图中仕女与唐代著名画家周昉所绘《簪花仕女图》风格相近,不过,这幅作品却出自一件在日本制作的屏风。美人衣上原本粘有鸟毛,现已大部分脱落,仅袖口处还残留少许,经过分析,那是日本雉鸡的毛。而这点鸟毛,还为屏风的定名,立了大功。
由废佛引发的宝物调查
镜头拉回到几个月以前。
责任编辑 / 郭婷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