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后的藩王艺术家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2年第03期 作者: 李晋平 

标签: 文物故事   文化符号   

生在末世,眼见祖宗基业如残花凋零。纵然身有万般才情,也只能做个与古琴相伴的避世贤王。可惜,天意往往不遂人愿。

瑶琴声里作才士

“月印长江水,风微滴露清。会到无声处,方知太古情。”这样感慨镜花水月的诗句,与处处金戈铁马的明末风景,实不相配。但它的主人并不在乎这一点。看着工匠在自己精心设计的“中和琴”上镌好诗文,填进金漆,刻下“潞国世传”的宝印,他已心满意足。他就是大明第二代潞王:朱常淓。

朱常淓是万历皇帝的侄儿,崇祯皇帝的堂叔,他的潞王府坐落在河南卫辉,地处京师的南大门。虽然与皇位无缘,但正应了那句古话,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朱常淓的才华,在明末宗室之中,到了几近令人艳羡的地步。明末张岱在《石匮书后集》里对宗室有句颇为精辟的概括:“诸王之中,乐善好书者,固百不得一。而即有好饮醇酒、近妇人,便称贤王,遂加奖励矣。”

责任编辑 / 郑乾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