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归宿 中原先民的死后世界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3年第11期 作者: 钟春晖 

标签: 历史拾遗   文物故事   文化遗产   

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在漫长的时间里一点一滴地积累着改造自然的经验,为自己建立居所,同时也在思考死亡这个大问题。河南仰韶文化时期的众多墓葬,为我们开启了探索先民死后世界的一扇窗。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展厅里,有一件半米高的陶缸,名为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这件陶器被认为来自仰韶文化晚期,1978年出土于河南临汝(今汝州市)阎村。缸的外部,绘着一只鹳鸟衔着一条鱼,旁边立着石斧。这件陶器的复杂构图引来万众瞩目,不过,它并不是生活用器,而是葬具——瓮棺。当时一共出土10件陶缸,性质均为瓮棺,其中有3件施以彩绘,其余7件为素面。考古学者严文明根据石斧的特殊纹样,推测这件陶缸的等级颇高,可能为部落酋长的葬具。那么,为何要用陶缸、或者说瓮棺作为葬具呢?

“伊川缸”
仰韶文化时期的瓮棺
汝州阎村遗址的瓮棺陶缸,形制与洛阳伊川伊阙城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缸相似。这种形制的口沿下或上腹部有3~9个不等的鸟喙状鋬,器身为平底,被学界称为“伊川缸”。图为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整器(摄影/朱子浩),可见鸟喙状鋬,图为陶缸的局部,可见其复杂的纹样和红陶砂质(摄影/韩新辉)。图为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为陶缸的局部,可见其复杂的纹样和红陶砂质(摄影/韩新辉)。

在瓮棺里复生

1989年秋,因焦枝铁路扩建,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就此开展了考古调查,并在汝州市骑岭乡发现了洪山庙遗址,随后便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

责任编辑 / 马怡  图片编辑 / 朱浩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