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见中国

总第220期
2024
02
  • 唯王秉钺 如火烈烈

    甲骨文 (王)字,形似一把有长柄的大斧——钺(戉)。钺为何是“王”?考古发现会给我们带来答案。

    作者: 黄秀芳  

  • 专辑 玉见中国

    在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中,玉从未缺席 在多元与融合、传承与革新的文明历程中 玉文化的内涵日益丰厚 最终汇聚成 世界上最具普遍认同的精神文化谱系之一 读中国,不可不识玉

  • 神玉时代

    石崇拜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远古人类住石洞、做石器、用燧石取火,在石上作画……石头,是手中赖以生存的工具,更是心头奉为神明的灵物。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石崇拜升华为对玉的尊崇。人们拣选出最……

  • 玉出红山创造玉文化

    当西方石器文化导向贵金属,中国石器则走向了另一个方向——玉器。这种矿物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发展出了特别的玉文化。华夏祖龙,便在中国最早的玉器文化中化育而出。

    作者: 徐成  

  • 玉载中华礼在凌家滩

    距今5800年到5300年,长江中下游巢湖地区,凌家滩文化突然兴起又忽而消亡。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凌家滩文化为后人留下了灿若星河的玉石器,对后世中国礼玉文化的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

    作者: 沅汰  

  • 史前神玉的满天星辉

    黄河上游齐家文化(距今约5000—3600年),出土了许多厚重的大玉璧。学者邓淑苹指出,这些玉璧往往在祭祀活动后,与玉琮一起成组掩埋,体现“天体崇拜”的信仰。齐家文化的玉琮光素无纹,但出土不多,这与……

    作者: 莫图  

  • 以玉制成 中国最早的“天文仪器”

    在上古时代,观象授时、祭祀天地是最高等级的活动。玉璇玑、玉版、玉琮,以其沟通天地的功能,在其中扮演了神圣角色。这些玉器的造型与纹饰,反映出了先民们的宇宙观,见证了华夏的文明曙光。

    作者: 浮生  

  • 史前玉料何处寻?

    在金属材料普及之前,玉石在史前的社会、生活、信仰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让我们看看,先民们为了占据玉矿、获取玉料,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作者: 火火  

  • 链接 史前治玉的绝技

    良渚玉器中,琮的地位最为尊贵。它内圆外方,中部贯穿,是祭祀活动中用以沟通天地的神器。在金属工具尚未出现的良渚古国,先民们怎样制作玉琮呢?专家认为,玉琮制作共有6道工序:开料制坯、打样、钻孔、……

  • 王玉时代

    神权隐去,王权崛起,巫风浓郁的“玉神器”,衍变为展现世俗权力的“玉礼器”。

  • 王者之玉一场由神到人的玉器嬗变

    夏商周三代,玉器从上古的“玉神器”,悄然转化为象征世俗权力的礼仪器,并进一步渗透到日常的政治生活中,参与塑造使用者的身份尊卑与政治权力。

    作者: 张凌希  

  • 以玉载盟:玉石上的历史书写

    晋国卿大夫之间的盟誓文书,出土于山西侯马,即公元前585年以后晋国的都城新田。玉石片上用毛笔书写的文字,为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史料。东周时代,盟书以其书于玉石的特质,昭示着盟誓独特的神圣性……

    作者: 夏虞南  

  • 商周秦汉玉世界 看见天人合一,感受万物有灵

    当玉器被统治者所垄断,成为宣示权力和通神能量的宝物,“王玉时代”就来临了,这也约略对应着夏商至汉代时期。出土文物中,仪态神秘的人物、活灵活现的动物,令人目不暇接,不断涌现的象生题材玉器,共……

    作者: 丁哲  

  • 玉石之路 最古老的东西交通大动脉

    东方华夏民族崇玉、爱玉,而品质最优的和田美玉,却产自遥远西部的昆仑山。和田玉如何穿过茫茫万里长路,进入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区?

    作者: 火火  

  • 青铜治玉 质的飞跃

    在新石器时代打下治玉基础之后,治玉工艺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伴随时代演进,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内部细化分工,出现专门的机构与作坊。青铜时代的治玉,便是如此。著名的安阳殷墟内,就发现了治玉作坊遗……

  • 美玉时代

    古人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温润如玉、质坚如玉、超尘如玉……玉简直成了世间最完美的化身。“以玉比德”是中国玉史、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价值创新,玉的美好从此深入中国人的骨髓。玉之美在于德,更……

  • 玉之德 为普世价值而生

    美丽的玉石,被儒家视作君子德行的表征。人们从中看到了仁、义、礼、智、信,看到了修身的目标,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

    作者: 如姬  

  • 汉代葬玉 金玉比乎身

    蕴含天地之精华的美玉,是能量和生命力的象征——生前涵养德性,死后襄助重生。对玉石最幽远深刻的表达,要从汉代墓葬里去寻。

    作者: 钟春晖  

  • 辟邪三宝 莫我敢当

    刻字“双印”,武士“翁仲”,叠胜“司南”——三种别致的小配饰,成为了汉代的“辟邪三宝”。珍贵的玉被赋予灵异,陪伴汉朝人的生与死。

    作者: 陶襄  

  • 食玉 爱它,吃它,成为它

    成语“锦衣玉食”,绝非一个比喻词,而是实有其事。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修道求仙的“有心人”,以金玉为食,掀起食玉狂潮。这种不可思议的“怪癖”背后,藏着怎样的隐秘心思与时代隐忧?

    作者: 吴风  

  • 民玉时代 玉入万家共争妍

    从崇玉、敬玉,到把玉、玩玉……当玉器离开高高庙堂,走向庶民百姓,用玉的下沉,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民玉时代”

    作者: 周舒  

  • 玉见乾隆 古代治玉的最后高峰

    辽、金、元、清等少数民族主政的时代,留下了许多玲珑、特异的玉器文物,并汇入华夏玉文化的洪流。而史上最大的“玉痴”,即是清朝的乾隆帝。皇帝爱玉,爱出了玉史上的又一高峰,它是怎样耸立而起的呢?……

    作者: 贾欣  

  • 高桌水凳:治玉的“工业革命”

    战国以后,中国进入铁质工具时代,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提升,治玉技术和工具也随之有了长足进步。秦汉到南北朝时期,青铜砣机的砣头改为铁质,提高了琢磨玉石的效率。而隋唐以后,受到胡风影响,古……

阅读本期完整内容

使用微信扫一扫开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