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叉导弹” 发射入水
一只蓝脚鲣(jin)鸟从天而降,扎入沙丁鱼群。随着鱼群散开,鲣鸟成功捕到一条鱼,满意地游向海面。作品获得2023年度“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鸟类组冠军。
作者: Henley Spiers
-
07月 夏夜熏风大蚊舞,妖娆蜘蛛捕蝙蝠
7月盛夏,珠三角酷热又潮湿。这时节我曾中暑过两次,不敢再贸然白天行动,尽量安排自己“昼伏夜出”。我有个“秘密基地”,是个荒废的龙眼果园。本月龙眼成熟,掉落的果实营养丰富,对很多小动物都有着巨……
-
-
-
浮游生物“族谱”索引
很多人对自然生命的印象是“动物和植物”,但前面拉页中的很多生物,却很难用这两个概念来定义。事实上,浮游生物几乎涉及了所有生物类群,从细菌、古菌,到真核生物的各个分支,都有它们的身影。说得浪……
-
-
-
-
高原狼爱上火把花 大型食肉动物传粉研究初探
大多数人印象中,能给植物传粉的动物,主要都是蜜蜂、蝴蝶这些昆虫。其实,很多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也会这么干。2024年底的一篇研究更是发现,连吃肉的大型兽类也可能成为传粉者。
作者: Sandra Lai
-
灌树蛙 不当蝌蚪,直接变蛤蟆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脍炙人口,所以在好多人心里,青蛙是一定要和蝌蚪绑定的。实际上,也有一些蛙类成长中,并不经历蝌蚪水里游的阶段—它们破卵而出时,就已经是四条腿的蛤蟆了。
-
-
疾风知劲草:兰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
所有植物里,人们天然会关注高大的树木、鲜艳的花卉、美味的蔬果。而普通小草,往往总是当陪衬。其实草对我们的生活贡献巨大:美味牛羊肉、绿荫体育场、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如何利用草,也是一门学问……
-
《国色芳华》牡丹群像
今年的热播古装剧《国色芳华》,讲的是唐朝女子何惟芳培育牡丹花、成功创业的故事。剧中采用了一万多株、数十个不同品种的牡丹花作为道具,堪称“花团锦簇”。园艺家AMO是这部电视剧的顾问之一,为拍摄提……
-
破碎山河寻龙记 杨锺健与抗战期间恐龙研究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场民族存亡之战中,前线将士们浴血杀敌,后方各界民众亦各司其职,共赴国难。抗战期间,以杨锺健为代表的中国古生物学先驱们,依然考察钻研不辍,还用恐龙化石鼓舞了国民……
作者: 杨灏皓
-
穆伊斯卡人 哥伦比亚“金色”传奇
说起美洲的古文明,各路课本和通史读物里往往重点讲玛雅、印加、阿兹特克。其实在南美洲东北部的高原之上,还有一群文明成就绝不亚于前三者的奇布查人,他们创建的“穆伊斯卡邦联”以和平友爱、遍地黄金……
-
铁:无处不在的“硬汉”
若论我们最熟悉的金属元素,那肯定非铁莫属:楼房的钢筋、汽车的外壳、家用电器、锅碗瓢盆……几乎无处不见铁。就连我们体内流淌的血液,也是用铁元素来输送氧气的“铁血”!
作者: 徐欣宇
-
-
-
锦葵 夏日娇颜文采盛
锦葵,在我国南北各地常见栽种,有时也可见逸生于野外的植株。锦葵为锦葵科草本植物,叶互生,圆心形或圆肾形,掌状分裂;花单生或簇生于叶腋,紫红色或近白色,花瓣5枚,常具有深紫红色条纹,雄蕊与雌蕊……
作者: 王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