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语
打开历史宝库的钥匙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3年第09期 作者: 郭孟秀 

标签: 文化地理   历史地理   

有清一代,满语曾被奉为“国语”,拥有极高的地位;然而,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满语迅速衰落,今天,它的身份已经变成了“濒危语言”。满语是如何失落的?而今天仍在竭力“守护”满语的人们,又有着怎样的特别理由呢?
郭孟秀
黑龙江虎林人。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副所长,《满语研究》副主编。黑龙江省满—通古斯语学会秘书长。主要从事满文文献研究、满语濒危现象研究、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文化研究。多年来,一直坚持对满族聚居地区进行田野调查,获取了大量的关于满语、满族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并对满语濒危过程、濒危原因进行了系统研究。

与满族一同崛起的“国语”

在中国历史上,满族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有着“马背上的民族”、“引弓民族”之称。她最为浓墨重彩的过往,莫过于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的崛起,建立了后金(1616年)和大清(1636年)政权,并在数百年的时间里统治中国。

可以说,满语的孕育和诞生,与逐渐强大的满族有着同样的命运曲线。

责任编辑 / 陈惊鸿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