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畔“种”盐人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刘亭文 

标签: 农业地理   芒康县   

在横断山区腹地的澜沧江畔,有几口能冒出卤水的盐井,生活在那里的纳西族、藏族人民仍然在用千年前的方法晒制盐巴。妇女们背着沉重的木桶,把浅绿的卤水一桶一桶倒入盐田,当艳阳高照、盐田里结出晶莹亮白的盐粒时,就到了她们的收获季节。
每年的3—6月是最好的产盐期,这时天气干旱多风,卤水倒入盐田,一两天时间就能结出一层白花花的盐粒。

清晨,健硕干练的纳西妇女扎西玉珍一早起来打酥油茶,准备一家人的早饭,木楼一层的牲口棚里,今年新下的小驴驹也醒了,拱着母驴要奶吃。扎西玉珍的二女儿、17岁的丹增旺珍早已起身,又劈柴又剁饲料——今天早晨她格外勤快,母亲知道,这是因为她今天又不想下盐田背卤水了。

扎西玉珍心里暗暗叹了口气,但却没说什么,想想自己年轻时下盐田干活的辛苦,也就不再勉强小女儿去了。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