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
“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守护者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1年第06期 作者: 征鹏 

标签: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民俗村   历史地理   文化地理   

对很多人来说傣族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民族,因为傣族的孔雀舞和泼水节实在是太有名气了,以至于已经成为傣族的符号象征。傣族支系较多,本文作者是西双版纳的“水傣”,是一个爱水惜水的傣族支系的后裔。在他看来,西双版纳之所以保存着大片迷人的热带雨林,在同纬度地区最为绿意盎然,是他们傣族人承袭爱水护林传统的贡献。
孔雀舞是傣族人创造的,最初由傣族男人跳,需要戴上面具,并套上翅膀、尾巴作为道具,观者看不到演员的面孔。上世纪50年代,文艺工作者对傣族民间的孔雀舞进行了改编和再创作,去掉了沉重的道具和面具,并将由男人跳改为女人跳。孔雀舞现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族舞了。这张照片摄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舞蹈家在舞台上表演孔雀舞的情景。
征鹏,原名召温帮,傣族,1943年生于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市。1968年7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一日十浴的爱水民族

我们傣家人分布较广,除了主要聚居在云南外,泰国、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印度阿萨姆地区都有分布。由于地域的不同和交通的阻隔,按居住地、服饰、语言和习俗的不同,历史上傣族发展出许多支系,云南就有9个支系。在我们西双版纳,仅有傣泐、傣讷、傣雅3个支系。我本人属傣泐支系,也就是“水傣”。之所以称呼我们为“水傣”,因为我们这个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支系,自古以来都爱水、惜水,把森林和水源视为第一生命。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懂得“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的道理,因此,建勐、建寨,都要选在有河流、湖泊、水源好的地方。我们把竹楼盖在井边,井上还建有宝塔形或孔雀形的井罩,以保护水源。尽管现在各家各户都用自来水了,但仍然注重对水源的保护。

外族的文人墨客对傣家人爱水的习惯有这样的描写:“多起竹楼居濒江,一日十浴。”“一日十浴”之说,虽然有点夸张,但也不十分为过,因为我们傣家人就生活在水边,劳动一出汗就到河边、井边洗澡,或者在阳台上冲凉。我每天至少也要洗3次澡,凉水泼到身上,疲劳就会烟消云散,精神很快就会振作起来。人民大会堂云南厅有一幅名为《美丽富饶神奇的西双版纳》巨幅油画,画家就是被洗浴中的傣家姑娘吸引后产生的创作灵感。他描绘的系列傣家人爱水、惜水、以水为乐的画作,传遍了全世界。

责任编辑 / 周晓红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