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线干渠:穿越文明样带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5年第03期 作者: 姜柏国 刘保山 贾金标 徐光冀 潘伟斌 

标签: 考古地理   文化地理   历史地理   木里藏族自治县   磁县   遗址   陵墓   

有人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太行山东麓挖一条渠道,无异于在中华民族的胸膛上开了一道口子,这一地区厚重的文明积淀,很可能会被切烂,甚至斩尽杀绝。虽然这些话说得有些过分,但却道出了一个实情——这里是不可多得的中国文明发展的样带。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全长1277公里,其中在河南境内纵贯731公里,约占总长度的百分之六十。它经过伏牛山南麓、太行山东麓和黄淮平原,跨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这里自古就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兰陵王墓 在河北省的磁县境内,一座座高大的坟丘汇成一道独特壮丽的景观。位于磁县城西南刘庄村东路口的44号墓系北齐王朝兰陵忠武王高肃的陵墓,高肃为东魏王朝的实际掌权人、北齐王朝追谥为神武帝的高欢之孙。摄影/刘祺云

河南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通过一些简单的数字就可以知道。目前在河南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有20余处,以仰韶、裴李岗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多达千余处。夏的首都阳城、帝丘、原、老丘等都在河南。河南也一直是商的京畿地区, 商代几次迁都,大多在河南境内。西周时在洛阳设立王城,并在河南建立了管、蔡、卫、陈、宋等大批封国。春秋时政治中心从陕西迁到河南,且在河南南部有强大的楚国,中部和北部有五霸之一的晋国和郑国,以及宋、卫等国。战国时,韩、楚、魏又鼎立中原。后来的东汉、西晋、北朝以及五代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宋代都曾在这里建都。这些辉煌的历史,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财富。尤其是在干渠经过的山地和平原交接地带,是中原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不仅文物古迹众多,而且遗存等级高、年代跨度长,可以说是一部具体而微的中原文明编年史。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经过河南省的22个县市,渠道一过,如果文物保护工作跟不上,将会玉石俱焚,很多墓葬也将被无情摧毁。

责任编辑 / 李雪梅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