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愧对宁波
千年大港荒废了五百年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2年第02期 作者: 王列辉 赵菲 

标签: 宁波市   历史地理   文化地理   

唐宋元三朝,宁波是桅樯林立、客商云集的沿海商埠;新航路开辟前夕,它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商贸口岸。直到明清实行海禁,这座“海道辐辏”的枢纽港与大航海时代遗憾地擦肩而过。港口的命运起伏跌宕,历史的选择阴差阳错:宁波港的长期荒废,成就了近代上海的繁荣。今日宁波—舟山港的崛起,似乎意味着要上演一出中国港口的“双雄会”。
镇海港夜色
夜幕早已降临,但灯火通明的码头依旧处于繁忙状态;月光照耀下,堆积成山的煤炭正在等待出海的轮船。位于甬江口的镇海,是古代的海防要地,对宁波港起着拱卫作用。1884年中法战争和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镇海通过货物转运功能,奠定了其作为宁波外港的地位。如今的镇海港区是宁波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输煤炭、液体化工产品、国际集装箱等为主的综合性港区,港口年吞吐能力超过1200万吨,拥有我国最大的5万吨级液体化工专用泊位。摄影/胡卫国
这是一幅人工手绘的古代宁波城市地图,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宁郡地舆图》以平面与立面相结合的鸟瞰式形象画法,描绘了宁波府城内的街道建筑布局。城内的大街小巷、河渠、桥梁、官署、仓储、书院、寺庙、宗祠、楼牌、寺塔等均在图上详细呈现。图右侧描绘甬江码头、浮桥和江岸与城墙间的建筑,以及大小各异的船只,大船为海船,小船为内河渔舟。图中,北门外城墙与江岸之间的建筑物还不多,“宁”字也没有因避讳道光皇帝(名旻宁)而改写。古地图专家李孝聪据此推断:此图可能绘制于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宁波对外开埠前的1796至1820年。供图/周时奋

欧洲人地图上,先有宁波再有浙江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一位叫单仲友的明州读书人向朱元璋提出建议:“明州与国号相同,此为大不尊,希望皇上修改地名,以示国号神圣。”朱元璋认为有理,就将明州改为“宁波”,取“海定波宁”之意。新航路开辟后,在西方人眼中,宁波是远东地区最优越的通商口岸;但明朝统治者却认为,这个滨海港口是充满不安定因素的是非之地。

1541年冬,几艘葡制帆船组成的船队在中国南海洋面缓缓前进。这一年,是明嘉靖皇帝在位的第20个年头。阳光洒在水面上,海雾渐渐散去,瞭望台上的水手兴奋地看着前方,并向全船人员大声呼喊,他们期待已久的陆地和港口出现在了前方——这个地方就是中国澳门。

责任编辑 / 马子雷  图片编辑 / 孙毅博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