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能够被触摸
遗产保护在世界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4年第06期 作者: 王世仁 杜晓帆 郑圆圆 詹长法 渭一 

标签: 文化地理   观点地理   意大利   法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日本   

天上没有不散的云霞,地上没有不朽的年华。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正如同人类自身,从诞生之日起便进入了消失的过程,无论它们多么富于创造力或多么坚不可摧。正是消失产生稀有,稀有造就留存至今的文化遗产无法量化的巨大价值。在对待遗产消失的问题上,全人类表现出了一致:努力在保护历史和除旧布新之间取得博弈的胜利。同时,每一个国家、民族又是不一致的,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状况形成了不同的遗产类型、遗产价值观和遗产保护方式……

文化遗产日是法国人的首创。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所有博物馆向公众敞开大门,人们扶老携幼,举家出动,朝圣似地去同本国历史文化珍品相会。巴黎卢浮宫,与大英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这座艺术宫殿始建于12世纪末,从16世纪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收藏各种艺术品,以后各代皇帝不断充实卢浮宫的收藏。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其中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7个门类,包括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维纳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

 

塞纳河畔的巴黎圣母院

 

责任编辑 / 李文靖 单琳  图片编辑 / 何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