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家、摄影家与一座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山峰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2年第04期 作者: 单之蔷 

标签: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观点地理   山地   林芝地区   

我被摄影家田捷砚和谢罡拍摄的南迦巴瓦峰(以下简称南峰)的图片吸引了。田捷砚是乘坐直升机航拍,他获得的视角是鸟瞰。谢罡则是在地面上拍,他围绕着南峰去了许多地方,东西南北角度的图片都有。

近看:直刺苍穹的长矛变得敦厚温和
那些南迦巴瓦的超级粉丝们,并不满足对她的远观,还要近看。这张极为珍贵的照片,是摄影师在快要接近山顶时拍下的。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南迦巴瓦不再神秘而遥远,山上的岩石和雪痕纤毫毕现。她也不再冷峻、刚毅,宽大的山体使她显得敦厚而温和。藏民一直认为山顶有秘道通往天上,躲在直升机内的摄影师,这样亲临南迦巴瓦,仿佛走出机舱,就可登上这条秘道。但也由此可知,藏民为这座山峰命名“南迦巴瓦”(意为“直刺苍穹的长矛”),一定是站在山麓远观的结果。摄影/田捷砚
远观:每当傍晚来临,山顶就金子般的灿烂。当地理学家关注南迦巴瓦的地理特性时,摄影师却像美学家一样捕捉她的美。地理特性相对恒久,美却变幻不定——当你观赏她的时间或是角度发生变化,她便呈现不一样的景致。在所有时辰里,摄影师们最钟情于黄昏时的光线所制造出的美感。传说南迦巴瓦峰终年为云雾笼罩,从不轻易示人。我们的摄影师在此静心守候多时,终于捕捉到这幅夕阳下的绝景:太阳在最后的几分钟里变得灿烂无比,为它所照耀到的一切事物塑形、着色,与被黑暗吞噬的部分明晰分开。在这些锯齿状的山峰里,中间最为凸起的那座便是南迦巴瓦,俨然一副王者风范,使周遭所有景色都黯然失色。光线金子般的温暖,使得一切都熠熠生辉,令人产生永恒的幻觉,仿佛神的居所。摄影/谢罡

在看这些图片时,我的桌上还堆着几本书和一些论文,都是关于南峰的。中国科学院曾经在上世纪70—80年代组织了一些地理学家和其他学科的科学家对南峰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察,这些书和论文就是那些考察的成果。还有一本书跟南峰无关,是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写的《地理学性质的透视》,是讨论地理学的性质、定义,以及“地理学家是什么”的一本书。我喜欢交叉着读书,在看南峰的图片和论文之余,我不时地拿起这本书看看,有时还上网打开Google Earth查看一下地图。忽然,我有了一个想法:既然这本书是讲地理学和地理学家是什么的,我又在看一些地理学家实际考察研究一个地方——南峰的论文,何不两相对照,看看书上说的理论与地理学家的实际工作是否相符呢?这些摄影家拍摄的图片与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吗?

责任编辑 / 黄菊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