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文不仅活着而且正在进化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5年第03期 作者: 沈云遥 赵丽明 

标签: 文化地理   丽江地区   

东巴文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在近些年,由于过度商业开发,东巴文正面临灭绝境地。现在还有原生态的东巴文化吗?东巴文真的已经丧失活性了吗?带着种种疑问,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赵丽明教授,走进了横断山脉深处的一座座纳西古村,对东巴文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最终,她得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结论:东巴文不仅活着,而且正在进化!

高原的阳光明亮而通透,阳光之下的丽江古城却一点都不“通透”——绵延数公里的古街上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鳞次栉比的店铺,曾经世外桃源般安逸自在的古城,现在充满了俗世的繁华和商业气息。临街的店铺中摆放着各色纪念品:木雕、风铃、首饰、T恤、披肩……有的做工精致,有的却明显看出是粗制滥造的产物。但这些种类、样式各不相同的工艺品上,却大都绘制着一些同样类型的奇特图案,如果你问起这些图案是什么意思,店主们会略带神秘地说:“这些不是图案,是东巴文——纳西人自己的文字,是纳西族的祭司‘东巴’用来书写《东巴经》的文字,在过去只有东巴们才认识这种神秘文字。”

东巴文,对于想探究文字演变历史的人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价值;对于完全不熟悉它的人来说,也不妨碍人们从审美角度来欣赏它。因为东巴文不仅文字具有象形之美,而且还非常讲究书写的美感。东巴经书的书写格式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每页经书横向书写,每一行又分若干格,分格起到标点断句的作用。文字的布局非常讲究,字与字的间隔距离和笔画长短都精心设计,把文字的繁简结构纳入有机的页面安排之中,使之产生图画般的优美构图效果。

在有的店铺里,还有身着纳西族服装的人在现场表演书写东巴文:在黄色的粗纸上,遵照游客的意愿写下一个个字词,然后引得游客争相购买。我问过一个进行这种表演的小伙子,他说他曾在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东巴文化保护传承强化训练班进行了3个月的培训,成为一名专职东巴,现在靠书写东巴文为生。

责任编辑 / 张璇  图片编辑 / 王宁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