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男”—— 幸亏南海有了“海男”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6年第12期 作者: 单之蔷 

标签: 基础地理   水文地理   

中国为什么没有“海女”?

“海男”这个灵感的获得是在潭门镇。虽说是受了韩国济州岛“海女”和日本“海女”的启发,但韩、日两国“海女”只是一种触发剂,即使没有韩、日的“海女”,中国海南岛的潭门镇照样存在着“海男”,只不过可能不这样称呼罢了。

南海的水下有一群“海男”他们来自潭门
潜入水中捕捞鱼虾、捡拾贝类是海南渔民千百年来练就的独特技艺,将这项技艺发挥到极致的非潭门渔民莫属。对于潭门渔民而言,南海中那些清澈得一眼便能望见底的珊瑚礁礁盘就是他们耕作的田地。以海为生,与海为伴,一代又一代的潭门人闯南海,成为在水下打拼谋生的“海男”。镜头前这位“海男”名叫符名岗,潭门镇草塘村委会文教村人,在西沙赵述岛驻岛十余年,40岁的他和哥哥出海作业已有20多年,两兄弟都是岛上有名的潜水捕鱼高手。摄影/宋国强

12月1日当我看到网上新闻说韩国济州岛的“海女文化”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得通过时,我正在潭门镇。其实我这次去潭门,脑袋里想的正是去考察潭门镇渔民独特的捕捞方式能不能够申请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得我在镇上碰到负责宣传的小莫时,就是这样和他说的,没想到韩国人捷足先登了。

责任编辑 / 李欧  图片编辑 / 宋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