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文管员 巴蜀大地的国宝守护者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9年第09期 作者: 袁蓉荪 

标签: 文化地理   基础地理   

巴蜀大地上有着数量众多的石窟造像,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乐山大佛和大足石刻外,还有石窟和石刻500多处,它们大多散落在田野间无人识。如此多的石窟该如何保护?摄影师袁蓉荪13年走访拍摄巴蜀石窟,为您细细讲述石窟背后一群执著的守护者的故事。
茗山寺
位置:资阳市安岳县顶新乡民乐村 现任文管员:曾祥余 刘发凤
狼狗是主要的文保力量
茗山寺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的虎头山巅,在群山逶迤间异峰突起,绝壁上佛像森列,现存宋代造像13窟,尽显千余年前工匠的智慧和虔诚,可高耸分散的佛像却让文管员的工作十分艰辛。文管员曾祥余每天和狼狗黑虎一起巡查石窟,夜黑风高时极易发生偷盗事件。曾祥余说:“一条狼狗能抵几个人,有时候比监控器还管用。”2006年,在把狼狗牵回来之前,茗山寺曾发生一起文物盗窃案,几尊佛像夜间被盗,自从有了黑虎,这里再无文物失窃事件发生。

中国古代石窟造像凝聚着千年传统文化,而众多精美绝伦的石刻大多散落在山间野外,不为世人所知,大量的石窟造像都还披着神秘的面纱。13年来,我系统拍摄中国的石窟造像,就是从寻访巴蜀石窟开始的。

人们很难想象巴蜀大地上石窟数量之多。巴蜀各地现存古代石窟和摩崖造像571处,其中四川401处、重庆170处,包括乐山大佛与大足石刻2处世界文化遗产。在七批已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全国有石窟及石刻类文物268处,巴蜀地区即有39处,位居全国第一。石窟造像汉代由印度传入中国,其中一条主要线路是沿着丝绸之路到达河西走廊,再由河西走廊传入中原。从北魏至明清以来的1000多年,巴蜀石窟造像的历史链条清晰,既与北方石窟一脉相承,又形成独具一格的世俗化和生活化的石刻艺术,是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典范。

责任编辑 / 刘乾坤 康静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