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断山脉 攀蜥家族的繁盛之地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2年第04期 作者: 侯勉 

标签: 生物地理   基础地理   

2010年至今,生物学者们在横断山脉先后发现了十多种攀蜥属的新物种。截至目前,在横断山脉发现并命名的攀蜥属特有物种有21种,分别占攀蜥属物种总数的58.3%和我国总数的61.8%,是当之无愧的攀蜥属物种分布和分化中心。攀蜥是什么?发现它们的过程中有哪些故事?它们缘何会在横断山密集分布和分化?且听与攀蜥结缘20多年的生物学者侯勉为我们一一作答。
在云南梅里雪山山脚下,一只翡翠攀蜥趴在巨石上享受着日光浴,它的发现不仅增加了我国攀蜥属物种的多样性,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证明在横断山脉的干热河谷中可能隐藏着更多未被发现的攀蜥属新种。
摄影/杨涛

学生时代追随院士出野外,就此与攀蜥结缘

我第一次领略横断山脉干热河谷的风貌,是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泸定县。2001年夏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两栖爬行动物学家赵尔宓先生为编写《四川爬行类原色图鉴》,专门组织考察队赴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进行野外考察,成都四川化工厂子弟校的生物老师高正发和我作为团队成员全程参与。高老师是我国两栖爬行动物爱好者中的元老级人物,而我当时只是一名喜爱两栖爬行动物的爱好者,能有机会参与专业考察,自然兴奋得不得了。

当年7月,我们从成都出发去往甘孜的泸定县,穿过二郎山隧道后,先前满目葱绿旋即换成了满眼的黄褐色,湿润的空气也变得格外干热,峡谷两侧植被稀疏,倒是峭壁上大片的仙人掌颇为壮观。泸定县是草绿攀蜥和大渡石龙子的模式产地,我们目标就是采集标本。完成甘孜的考察任务后,我们又沿着岷江河谷前往阿坝。在汶川县绵虒镇附近的一个隧道遇到堵车,我自告奋勇去探路。没料到,一来一回的十几分钟里,我就采集了一雄一雌的攀蜥标本,野外新人“人品福利”兑现的喜悦至今难忘。

责任编辑 / 左凌仁 金畅南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