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马尔罕城的古尔·埃米尔陵墓,埋葬着帖木儿帝国创建者帖木儿汗(1336—1405年),是帖木儿在世时下令建造。陵墓除了帖木儿,还安葬着他的两个儿子、两个孙子,以及帖木儿孙子兀鲁伯的两个儿子、帖木儿的国师和一个不知姓氏者。突厥化的蒙古贵族帖木儿开创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帖木儿帝国(1370—1507年),首都就定在撒马尔罕。正是在帖木儿帝国时代,撒马尔罕的城市建设迎来了巅峰时期。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温文尔雅?大天鹅通常都是暴脾气
大天鹅的性情平日还算是温顺,但雄性天鹅之间常会发生争吵和冲突,雌天鹅则带着幼鸟们在一旁帮腔。双方的叫板基本都升级到互殴,更凶悍的一方会伸着脖子追逐撕咬对手,它们扑打着翅膀溅起巨大的水花。最终胜利的一家会全体拍翅欢呼,这时雄天鹅会表现出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挺起胸膛扇扇翅膀,将战斗华丽收场。
中国有多少 天鹅湖?探访三种天鹅栖息地
图为莎希马尔丹(Shohimardon),这是乌兹别克斯坦仅次于索赫的第二大飞地,四面为吉尔吉斯斯坦的国土所包围,与乌兹别克斯坦相距20公里。要去这个地方,只能先从乌兹别克斯坦出境,进入吉尔吉斯斯坦,然后从吉尔吉斯斯坦出境,再进入乌兹别克斯坦。
费尔干纳盆地 充满冲突的绿洲
史书记载的大宛就是费尔干纳盆地,这里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
费尔干纳就是《史记》里赫赫有名的古国大宛,这里自古就是中亚的粮仓,丰富的粮食资源滋养了古老的文明。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欧亚大陆之时,费尔干纳盆地南部的苦盏城(今塔吉克斯坦境内)就已经存在了。来自希腊、波斯和古中国的人们来到费尔干纳的时候,他们在这里发现了城市与村落,甚至富庶的农业文明王国。这里盛产大米、小麦、棉花以及各种蔬果,图中车里满载的辣椒和洋葱是在费尔干纳盆地生产的,即将送往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销售。
费尔干纳盆地 充满冲突的绿洲
图为“雪下站”内部的场景,参与建设的考察队员正在调试设备。
从中山站到冰穹A 挺进南极冰盖之巅
上图和下图中的岩友正在白河岩区通过一段大光板线路,他需要用攀岩鞋尖的橡胶与岩壁之间的摩擦力攀爬,而他的手正紧紧摩擦在一个馒头状的手点上。
白河峡谷 一线城市拥有的攀岩胜地
小天鹅在环北冰洋的西伯利亚苔原带繁殖,在我国境内没有繁殖种群。到了冬季,较多数量的小天鹅旅经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停留在长江中游及下游流域的湖泊越冬。
中国有多少 天鹅湖?探访三种天鹅栖息地
金代在近 120 年历史中只留下了为数不多的遗迹,建筑方面更是数量稀少
考古工作者在研究长白山神庙遗址出土的兽头脊饰。据《金史》卷三十五《礼记》记载,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金世宗效仿中原皇帝封禅泰山之举,始封长白山神为“兴国灵应王”,并在长白山北侧建庙奉安,春秋遣派官员前往祭祀。金代在近120年的历史中,留下了为数不多的遗迹,建筑方面更是数量稀少,且大多以保存状况较差的遗址形式存在。因此,对保存良好、遗迹清晰的长白山金代皇家神庙遗址进行研究,有利于补充金代建筑特别是金代祭祀建筑的研究空白。
重大考古发现 长白山惊现金代皇家神庙 意义非凡
越冬的大天鹅在迁徙前夕集结成群
冬去春来,在豫晋交界地带越冬的大天鹅们开始躁动起来。它们吵吵嚷嚷地集结成更大的群体,整编队列练习飞翔。等待南风吹起,它们将飞向北方的繁殖地,抢占有利地盘来营造爱巢。相比之下,春季天鹅的迁徙时间通常较短;而秋季南迁时,因为当年出生的幼鸟体质较弱,路途中消耗的时间会比较长。
中国有多少 天鹅湖?探访三种天鹅栖息地
2003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杨奇森研究员团队统计了我国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麝香产量,一些产量较高的地区如四川和西藏自治区的麝香年产量最高时甚至达到了一吨。研究人员按照一个麝香囊平均重15克,平均猎杀三头麝才能获取一头雄麝的标准进行估算,推测出1965年到1993年中国麝类每年被捕杀的数量,结果触目惊心,也反映出我国野生麝种群不堪捕杀压力、快速下降的事实。研究还统计出用于贸易的“毛壳香”平均重量由1961年的26克下降到1993年的不足17克,这意味着死于猎人之手的雄麝年龄在下降,年长的雄性个体已经非常稀少。
麝的哀歌 身怀奇香却招来杀身之祸
黄河中游孕育冬季的天鹅湖
秋来春去或者春去秋来,天鹅是没有国界的候鸟。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以动人的故事、优美的舞姿和音乐风靡世界。现实当中,天鹅湖究竟有哪些?在我国又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野生天鹅?我们或许想不到,河南境内的黄河畔,黎明时分就有这样的美景。大天鹅们有的还在蒙头大睡,有的在梳洗打扮,有的已经出发觅食。它们如音符一般或者慵懒闲适,或者明快活泼。
中国有多少 天鹅湖?探访三种天鹅栖息地
迁徙季节,小天鹅的栖息地丰富多样
小天鹅的体型相对较小,胆量也比大天鹅和疣鼻天鹅要小,通常不易接近。它们的叫声悠远,合音如鹤鸣。两张图片均拍摄于河北张家口市沽源县的库伦淖尔,让我们领略到这片冀北“天鹅湖”的不同风貌。进入秋季,成群的小天鹅徜徉水中。经过短暂休整,它们将继续向南迁飞。
中国有多少 天鹅湖?探访三种天鹅栖息地
幸运的是,仍有人在关注、保护着野生麝
在九顶山海拔3500米的高山灌丛中,余家华拍到了这头警觉的马麝。余家华是“四川茂县九顶山野生动植物之友协会”的理事长,协会成立于2004年,是四川省第一个以保护野生动植物为宗旨的农民协会。余家华经常与侄子余友仕、孙子余彪祖孙三代一起在山区巡逻,打击盗猎、拆除猎人布下的钢丝套。如今,麝香的贸易已经得到严格管控,中国的麝也已经全部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即便如此,或许只有更多像董磊、余家华这样的普通人去记录、关注麝,并亲身参与到麝的保护工作中来,这些饱受盗猎之灾的动物才会有充满希望的明天。摄影/余家华
图马麝 拍摄地点:四川省茂县九顶山 海拔高度:3500米
麝的哀歌 身怀奇香却招来杀身之祸
摄影 / 余家华
中国有多少 天鹅湖?探访三种天鹅栖息地
摄影 / 赖宇宁
有意思的是,壁画里出现了中国唐高宗在上林苑猎豹(如图)和武则天在曲江池划龙舟(下图 摄影/王牧)的场景。专家认为,这些壁画绘制于公元656年之后不久,是目前境外唯一存世、由中亚画家创作的中国帝后形象。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两次考古发掘,基本上厘清了城内主要建筑(组群)的形制与布局
图是长白山神庙遗址的工字殿前殿由河卵石铺就的庭院(从东南向西北看)。
重大考古发现 长白山惊现金代皇家神庙 意义非凡
伊犁河谷隐藏着疣鼻天鹅唯美的越冬地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的“天鹅泉”,是我国几乎唯一的疣鼻天鹅越冬地。每年秋天,数百只来自巴尔喀什湖的疣鼻天鹅迁徙至此越冬。在我国能见到的三种天鹅中,疣鼻天鹅划水时脖颈呈S形,双翅微微蓬起,姿态最为优美。但当配偶或子女受到侵犯时,雄性疣鼻天鹅会对进犯者果断还击,作风刚猛。
中国有多少 天鹅湖?探访三种天鹅栖息地
兀鲁伯作为一名统治者,却热衷于天文学,其身份还有数学家、诗人和哲学家。他曾在撒马尔罕修建了一座天文台,图为该天文台遗址。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麝香来自位于成年雄性麝科动物脐部与生殖器之间的圆形麝香腺。制取麝香的“经典”方法是将雄麝杀死,割下腺体,干燥之后内部的分泌物会变成棕黑色的颗粒状固体,也就是麝香。由于割下的麝香腺还带有外部的皮肤和毛发,因此被称为“毛壳香”。
麝的哀歌 身怀奇香却招来杀身之祸
关于达斡尔族的族源,得到较多论述并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古代契丹后裔说。达斡尔族传说,辽亡时,有一小部分人由西拉木伦、喀喇木伦逃到黑龙江、精奇里江、西勒克尔、格尔必齐、鄂嫩河等流域。学者们从达斡尔族与契丹人在古迹、语言、生产生活方式、基因比较等方面论证了达斡尔族来源于契丹,认为契丹后裔说的论据比较全面和充足,具有切合达斡尔族各方面史实的说服力。现在达斡尔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契丹的后裔达斡尔族
出土玉册和文献两相映证,最终确认宝马城为金代皇家祭祀长白山的神庙遗址
自2014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宝马城进行了连续3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尤其是2016年的发掘,确认了宝马城回廊院落南侧居中的建筑址为整个建筑组群的山门,出土数量众多的以瓦当、滴水、兽头、迦陵频伽为代表的建筑构件,发现汉白玉材质的玉册残块若干,上有“癸丑”、“金”、“於”等字样。唐宋时期皇帝册封山岳多用玉册。“癸丑”干支可能对应公元1193年,这一年金章宗册封长白山为“开天宏圣帝”,出土玉册和文献两相映证,确认了宝马城为金代皇家祭祀长白山的神庙遗址。供图/赵俊杰 图为凤纹鸱吻残件
重大考古发现 长白山惊现金代皇家神庙 意义非凡
流石滩之上,马麝如履平地
四川西北部的九顶山地处德阳市绵竹市、什邡市以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分界线上,属于岷山山脉的一部分。这里海拔2900米左右的雪后森林中,触发式相机拍到过低调路过的林麝,而在海拔4000米、遍布碎石的流石滩上,摄影师的镜头捕捉到了一头马麝。马麝的后肢比前肢要长,粗壮有力,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仍能快速奔跑,如履平地(上图 摄影/余彪)。除了麝之外,这里还生活着绿尾虹雉、羚牛、黑熊、斑羚等野生动物。但对这些动物来说,九顶山已非“世外桃源”——在董磊与巡山队员进行反盗猎巡山的过程中,曾发现了不法之徒用于捕捉麝及其他野生动物的钢丝套。图马麝 拍摄地点:四川省茂县九顶山 海拔高度:4000米
1851年,希瓦汗国的穆罕默德·阿明可汗开始修建一座名为卡塔(Kalta)的宣礼塔,他本想建一座世界上最高的宣礼塔,高度达70米。据说该塔建成之后,登顶眺望可看到450公里外的布哈拉。布哈拉汗国的可汗不想在“最高塔争夺战”中落败,力邀该塔的建筑师赴布哈拉再建一座更高的塔。希瓦可汗心生嫉妒,决定在卡塔宣礼塔落成之日杀掉建筑师。后者得到消息后连夜逃命,结果卡塔宣礼塔只建到29米就被搁置了。因此这座直径达14米、通身饰有蓝绿色瓷砖的宣礼塔,也被称为“未完工之塔”。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体育活动颈力,简便易行,不受场地限制,男女老幼皆宜。进行颈力比赛时,双方对坐,放平双腿,脚心相对,双手放在腿上,把平常用的长宽布腰带的两头系结成为套状,套在双方的脖子上。比赛开始时,双方蹬腿用力后仰,臀部被拉起离地者即为败方。
摄影/思勤
疾飞的天鹅打破了蓝色湖水的静谧
河南三门峡的“天鹅湖湿地公园”湖面宽阔。站在湖岸,可以经常看到成队的大天鹅贴着水面从眼前飞驰而过。此时如果适当降低相机的快门速度,可以用长焦镜头跟踪追拍到天鹅头部相对清晰而翅膀比较飘忽的精彩画面。当然,这种拍摄方法的成功率很低,想拍到灵动飞翔的大天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中国有多少 天鹅湖?探访三种天鹅栖息地
铁尔梅兹坐落在乌兹别克斯坦与阿富汗两国交界处的阿姆河北岸,于公元前4世纪被亚历山大征服,后纳入贵霜帝国的统治,发展起繁荣的铁器、陶器产业,并成为重要的佛教中心。如今许多佛教遗址仍可在铁尔梅兹古城及周边寻到踪迹,出土了古老而精美的艺术品: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轮子秋,是一项与农事民俗紧密联系的体育项目,也非常具有娱乐性和观赏性。传说土族先民在学习农耕时,先后用青龙和野牛犁地,都失败了,最后用黄牛耕地,获得了丰收。在收获时人们制作了木车运送收割的庄稼,当最后一车麦捆运上场时,车子翻了,由此演变出了玩轮子秋。具体方法是:把马拉大车上的车篷卸下来,把车轮和轴整体竖起,在上面的轮子上绑一架或两架梯子,梯子的两端绑上秋千形的座套,比赛时,人们站在秋千上,然后用力旋转轮子,以旋转时间长而头不晕、眼不花者为胜。摄影/蔡征
达斡尔族充分利用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不仅从事农业、牧业、猎业、渔业、采集业和手工业等,还从事以交换为目的的放排业、大轱辘车制造业、烧炭业和运输业,具有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各业相互促进,适于对外交换的农牧为主、多种经营的传统经济结构。放排时由几个、十几个人组成生产小组,以十几根、几十根分别串成一个木排,待雨季江河水涨后放排。摄影/思勤
新疆赛里木湖:静谧的高海拔繁殖地
初秋时节的新疆赛里木湖畔雪峰初现,湖面一派宁静安详。繁殖季临近尾声,一对大天鹅在窃窃私语,也许正在商量着入冬前的远行。大天鹅主要以水生及湿生植物的根茎、种子、叶片为食,它们不时地把头扎进湖水,采食眼子菜等水草。远远看去,大天鹅的尾部就像湖面漂浮的冰块。
中国有多少 天鹅湖?探访三种天鹅栖息地
达尔维尔津—帖佩遗址出土的壁画残片上描绘着目光锐利的戴盔武士(均出自公元1世纪)。供图/毛铭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庄稼其,意为务农的人,演出时演员们头戴公公、婆婆、儿子、媳妇等人物的面具,身着土族传统服装,没有语言和唱腔,只是在锣鼓配乐中通过手势、动作等肢体语言,讲述老农“劝子务农”,传授给儿子播种、犁地、收割庄稼等方法的故事,反映了土族对农耕的重视和“以农为本”的思想意识。
生活在三大高原交汇处的民族 土族
阳光背后的暗影 太阳能电站, 绿色能源新军团? 还是生态环境的侵扰者?
一座古代窑址的发掘,预示着这个遗址的级别非同一般
左下图是遗址外墙东北角内侧出土的备用筒瓦堆积。
重大考古发现 长白山惊现金代皇家神庙 意义非凡
摄影师崔林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2014年至今,他走访了全国几十处天鹅栖息地,用影像记录着野生天鹅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中国有多少 天鹅湖?探访三种天鹅栖息地
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南花剌子模州的希瓦古城,与撒马尔罕、布哈拉同为古丝绸之路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历史名城,199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人们愿意说,希瓦是一座童话般的阿拉伯古城,流传着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古城内处处都是文物古迹,由宫殿、清真寺、礼拜殿、宣礼塔、经学院、浴室等组成,所有的历史古迹都得以完好地保存,这些古迹与土坯平顶房共同描绘出一道传统的建筑风景图。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目前,中国地面大型电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荒漠戈壁,东部人口密集,多为分布式光伏的领地。它们或大或小,成为大地上醒目的新符号和新元素,散布绵延在荒野、沙漠、山地、丘陵、水面和城镇。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但发电所需占地面积较大,需要正确地进行选址和规划设计,降低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和谐自然景观的割裂破坏。
阳光背后的暗影 太阳能电站, 绿色能源新军团? 还是生态环境的侵扰者?
工字殿后殿室内的地面与西北转角。可以想象,当年修建长白山神庙时,由于其建筑规模较大,砖瓦需求量大,再加上神庙靠近长白山主峰地区,人迹罕至,因此就地建一个砖瓦窑,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考古队员在清理完建筑内部的倒塌堆积和沉积尘土后,发现整个室内地面均由方形青砖通缝铺成,铺地砖上发现大量木炭残迹,表明建筑是因起火而倒塌。在清理地面的时候,一直在寻找室内立柱的位置,但全部发掘完后发现室内铺砖并未留出空缺,可见当初室内是没有柱子的,对空间跨度如此大的建筑实行内部全减柱处理,在古代建筑中并不多见。供图/赵俊杰
重大考古发现 长白山惊现金代皇家神庙 意义非凡
拍“麝”不易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治多县,当车辆经过通天河旁的一条峡谷时,野生动物摄影师董磊发现,在峡谷一侧半山的灌丛中,一头奇特的动物出现了——它全身长满灰褐色的毛,两只耳朵又长又大。董磊心里很清楚,这是一头马麝,而他必须果断——他曾与一头马麝擦肩而过,还未等他端起相机,极度敏感胆怯的马麝便逃走了,使他错失了拍“麝”时机。因此这一回他没有犹豫,为这头出现在海拔3600米的马麝拍下了全身照。随后,马麝迅速转身,像兔子一样跳跃着向山顶跑去,消失在山脊线附近。
麝的哀歌 身怀奇香却招来杀身之祸
达斡尔族过着定居生活,选择在江河边地势较高的地方建村。达斡尔族村落占地比较宽阔,各家的住房东西成趟,中间开辟有田园、院落、车马道路,整个村落的设置规整有序。达斡尔族建房以家庭为单位,房屋均坐北朝南,传统的住房多为三间房和两间房,也有少数五间房。在住房的四周筑墙围成院落和田园,有四种圈围方法:一是柳条编的篱笆;二是木板墙;三是土坯墙;四是用木杆夹成的障子。院内建仓房,多设在西侧,便于采光。摄影/马忠华
历史上,这座宫殿曾经仿照中国的都城,建造了九个城门,如今还遗存了两扇具有中国风格的木门。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在纳顿会中,各村除了自己供奉的地方福神以外,普遍奉祀的最大神祇是二郎神。用神轿将神明请至会场后,各家会奉上由家庭主妇沐浴香薰后虔心制作的蒸饼,向神明上供。
生活在三大高原交汇处的民族 土族
阳光背后的暗影 太阳能电站, 绿色能源新军团? 还是生态环境的侵扰者?
金代神庙遗址,是中原地区以外首次发现的国家山祭遗存
在吉林安图县二道白河镇西北4公里外的丘陵上,有一处规模不大的古代遗址——宝马城,过去被认为是一座古城,后被证实是金代皇家祭祀长白山的神庙。天气晴好时,站在遗址的位置往正南方眺望,可以清晰地看到高耸的长白山主峰。金代神庙遗址的发掘,是中原地区以外首次通过考古发现的国家山祭遗存,东北地区辽金时期少见的高等级遗址,也是我国近年的一次重大考古发现。
重大考古发现 长白山惊现金代皇家神庙 意义非凡
为了拍到我国分布的另一种麝类——林麝,董磊来到了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的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活动于海拔3500米左右高山草甸灌丛的马麝不同,林麝出没的生境是海拔1500—3000米的针阔混交林地带,植被更茂密,而且林麝和马麝一样,也是胆怯羞涩的动物。仔细调查生境之后(下图),董磊在林麝可能出没的地方布设了触发式相机,但收获的照片中,有羚牛、川金丝猴等各类“国宝”级野生动物,甚至连行踪隐秘的猫科动物金猫都有记录,却仅有零星几张林麝的图,而且大多图像质量不高,像左图中这样敢于接近相机的林麝,可谓难得一见。
麝的哀歌 身怀奇香却招来杀身之祸
达斡尔族是热爱体育的民族,在描述古代生活情景的达斡尔族民间神话故事中就已经有了挽弓射箭和摔跤、赛马以培养勇士比试技能,克胜强敌的情节。在各项体育活动中,最受达斡尔族人喜爱的是曲棍球。曲棍球运动,对于培养达斡尔人勇敢顽强、机智敏捷、群体合作的优良作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摄影/思勤
而在一张1872年沙俄画家描绘希尔—多尔神学院的油画里,这座著名神学院前面的广场上人山人海,不过神学院建筑显得有些破旧(供图/毛铭)。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正在成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强劲助力。绿色清洁的新能源能缓解温室效应,减少大气污染,但在其高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也可能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占用、对环境脆弱地区的扰动、回收问题和光污染等。图为河北的一座光伏电站,数不清的光伏板沿着山形铺设起伏,在太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山前的阳光灿烂和山后的暗影,恰如关于太阳能产业的一个耐人寻味的隐喻。
阳光背后的暗影 太阳能电站, 绿色能源新军团? 还是生态环境的侵扰者?
骆驼驮,是比试力气的体育活动。一个人先弯腰半蹲,两人相对着互相抓着对方的脚躺压在蹲着的人身上,另外两个人扶着躺着的人。比赛开始,蹲着的人努力把两个人驮起,驮起来者为胜,很像是用骆驼运输时的情景。
契丹的后裔达斡尔族
说起太阳能发电,人们往往赞扬其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给人类带来新的能源助力。却较少想到其他方面,如土地利用强度、用水、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光污染以及后续回收等问题。
图为一座太阳能光热发电站的中央高塔,热浪升腾,强光炫目。
阳光背后的暗影 太阳能电站, 绿色能源新军团? 还是生态环境的侵扰者?
黑色的颗粒状固体,也就是麝香。由于割下的麝香腺还带有外部的皮肤和毛发,因此被称为“毛壳香”(上图)。一颗干燥的“毛壳香”重量在20克左右,而历史上我国的麝香年产量最高甚至超过了一吨,可想而知有多少麝为此死于非命。如今,国内和国际社会出台了很多措施来保护岌岌可危的野生麝。天然麝香是上佳的定香剂,可以让香水留香持久,现已被人工麝香所取代。在传统中药行业,天然麝香的使用量也在减少。尽管如此,对野生麝的偷猎以及麝香的国际走私仍然屡见不鲜,保护野生麝任重而道远。
麝的哀歌 身怀奇香却招来杀身之祸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北部和西北部有一支游牧民族——高车人,因其“车轮高大,辐数至多”而得名。达斡尔族也使用类似的车,但与高车人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达斡尔人使用的大轱辘车称为“达斡尔·特日格”,车轮高1.5米左右,辕长4米左右,可套牛、马拉车。在过去没有机动车的年代,大轱辘车是行进在山区、草原上的先进交通工具。摄影/思勤
布哈拉城建史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这块坐落在泽拉夫尚河三角洲畔、丝绸之路要道上的土地,不断接纳与融合着来自各方的文化、宗教、商贸。它曾作为萨曼王朝的首府而贤者云集,亦曾作为布哈拉汗国的首都而兵强马壮。城中清真寺、陵墓、宣礼塔林立,图便是布哈拉的标志性建筑——卡尔岩宣礼塔。喀喇汗国的阿尔斯兰大汗于1127年建起了宏伟的卡尔岩建筑群(“卡尔岩”在塔吉克语中意为“大”),包括恢弘的清真寺、宽阔的广场和这座高达48米的大型宣礼塔。关于它的奇闻数不胜数,比如传说罪犯会被从塔顶扔下去处死,这座塔又有着死亡之塔的别称。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照片中这对新婚夫妇身上穿着土族传统的长袍(土族称盘袄):新郎为长袖高领右开襟,在袖口、斜襟等处镶有花边;新娘为小领斜襟,领口处有三四层绣花的加领;与蒙古长袍颇有类似之处。但新娘的衣袖又别具特色,袖子由七彩布圈组成,土族语称为“秀苏”,意为七彩袖。新娘戴着的直檐礼帽,上插很多鲜花,称“插花礼帽”,这种头饰是受外来文化影响,在民国以后才形成的。所以,土族服饰也是在不断吸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和丰富起来的。
生活在三大高原交汇处的民族 土族
图为山西大同附近山区中的光伏发电站,乌蓝色的色块十分醒目(摄影/陈肖)。
阳光背后的暗影 太阳能电站, 绿色能源新军团? 还是生态环境的侵扰者?
摄影 / 陈肖
夕阳下,长白山神庙遗址的残垣断壁显出几分凄凉与落寞。该遗址是近年来发掘的保存状况最好、揭露面积最大、也最为重要的金代建筑遗址之一,也是东北地区辽金时期乃至全国历史时期考古工作中少见的高等级遗址。该遗址的发掘,是中原地区以外首次通过考古发掘揭露的国家山祭遗存,不仅是金代历史与考古的重要发现,也是边疆考古和北方民族考古的重大突破,对了解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认同,研究金王朝关于东北边疆的经略以及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探索中华文化多样性、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重大考古发现 长白山惊现金代皇家神庙 意义非凡
摄影师手记
林麝的照片只有零星数张,而且焦点和构图都不好,可能说明唐家河保护区里林麝的种群没有恢复,个体数量太少了。而且它们实在太胆小机警,连触发相机都很难拍摄。图为林麝 拍摄地点:四川省青川县唐家河保护区 海拔高度:1900米
麝的哀歌 身怀奇香却招来杀身之祸
在人们常说的“东北几大怪”中,有“大姑娘叼烟袋”一说。过去,在达斡尔族人的生活中,也能看到这样的现象。达斡尔族种烟、用烟有很长的历史,民间传说达斡尔族种烟已有几百年,也因此形成了颇具民族风格的烟具和用烟礼仪。达斡尔语把烟袋称为“代热”,“代热”由烟袋嘴、烟袋杆和烟袋锅组成。近几十年来,烟袋嘴和烟袋杆多是从市场上买来,但烟袋锅始终保持了自己制作的传统和特色。烟袋锅多是用不易燃的杏树根制成的,在其锅口镶有铁边,烟袋锅上还镶嵌用兽骨做的花点、圈箍。花纹多的烟袋锅,多为妇女使用。不同人使用的烟杆也不同,男人多用短杆烟袋,中老年妇女用长杆烟袋,新婚妇女用的烟袋多是细杆、细烟嘴的。到现在,达斡尔族乡村里种烟比例大为减少,年轻人也渐渐改吸成品烟卷或不吸烟。摄影/伟勇
台毽巴嘎,土族语,意为“踢毽子”,是一种土族传统体育游戏,由古代汉族蹴鞠运动演变而来。对抗性颇强,有双人赛,或多人分成两组比赛。比赛时以踢毽子的个数、以及花式技艺的高低定胜负。摄影/蔡征
阳光背后的暗影 太阳能电站, 绿色能源新军团? 还是生态环境的侵扰者?
原麝 Moschus moschiferus
原麝的分布区除了中国境内的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北部,还包括蒙古国以及西伯利亚的广大地区,中国境内的原麝现状如何,尚不明确。原麝身体毛色为深棕色、面部棕灰色、背部有隐约可见的斑点、颈部到胸前有白色纵纹。
麝的哀歌 身怀奇香却招来杀身之祸
希尔—多尔神学院正面建筑上的一个图案——太阳虎,被印刷在了1997年版的乌兹别克斯坦200苏姆纸币上( 供图/萨卫)。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纳顿会,是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三川地区及其周边的土族民众,为欢庆丰收、感谢神恩、驱邪纳吉而进行的庙会活动。内容和表演形式上汇集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的精华。比如说体现古代军事生活遗风的“会首舞”,劝课农桑的“庄稼其”,由三国故事衍生出的“五将”、“三将”,反映畜牧时代土族人和老虎进行搏斗情景的“杀虎将”等。
生活在三大高原交汇处的民族 土族
马麝 Moschus sifanicus
马麝分布于我国四川、西藏、青海、甘肃、宁夏等地。毛色为黄褐色、颈后有深色斑纹、四肢末端毛色较浅、后肢粗壮、关节处有黑色斑纹。通常生活在海拔3000甚至40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灌丛地带。
麝的哀歌 身怀奇香却招来杀身之祸
摔马跤分为2人马跤和4人马跤两种。2人马跤时一个人驮着一个人,由被驮着的人之间摔跤,驮者施以脚力,将对方拉下“马”者为胜。4人马跤时由三人当驮者,一人在上面摔跤。摔马跤很似古代战场上骑马对阵和战车上阵的交战情形。每当达斡尔族举办库木勒节和敖包会时,摔马跤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项目。
契丹的后裔达斡尔族
卡尔岩建筑群曾因战火受损严重,本图和下图分别反映了宣礼塔在战火后的残貌和修复期间的场景。摄影/王牧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摄影 / 王牧
我国土族主要分布位置示意图
从行政区划上看,中国土族绝大多数分布在青海和甘肃两省,其中以青海省为最多,占全国土族总人口的77.76%,甘肃省则占到了12.58%(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一步观察地图你会发现,在青海、甘肃两省中,土族又主要分布在两省交界处,即在地理单元上属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间的过渡地区。土族先民在这片自然、人文各方面交汇、碰撞的地区,生息繁衍,最终形成了现在土族的分布格局和文化特性。
生活在三大高原交汇处的民族 土族
图为青海龙羊峡附近的光伏发电阵列群(摄影/陈肖)。
阳光背后的暗影 太阳能电站, 绿色能源新军团? 还是生态环境的侵扰者?
摄影 / 陈肖
用系统的眼光看待地球,这是洪堡给我们的启示
我在到达钦博拉索之前就已经对它的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有了许多了解,特别是我已经通过遥感图像观察过钦博拉索和周围地区的植被过渡,因此我对钦博拉索的地带性变化是有一个整体印象的。而在没有遥感的时代,洪堡并不能像我们这样直接观察到基多到钦博拉索山的变化。但是在那个年代,洪堡就有了系统的眼光,而不是孤立地去看待每一处景观。在攀登钦博拉索时,他的眼中并不仅是这一座山峰,他会联想起去阿尔卑斯山、特内里费岛的经历,推断出全球各地都有这样的植被变化规律。他把整个地球当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看待,因此他才能总结出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垂直地带性是怎样被发现的?
喜马拉雅麝 Moschus leucogaster
喜马拉雅麝一度被作为马麝的亚种,主要分布区位于印度北部、不丹、尼泊尔以及我国西藏自治区的西南部。成年喜马拉雅麝的腹部、鼠蹊部和臀部毛色较浅,因此它的拉丁名意为“白色的肚子”。
麝的哀歌 身怀奇香却招来杀身之祸
养活孩子吊起来”是东北地区民众一种常见的做法。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满族等都把摇篮作为婴儿卧具,但摇篮的制作和使用方式又各有特色。达斡尔族使用的“达日德”(即摇篮),其周帮材料,讲究要从茂密的稠李子丛林中选取树干弯向太阳升起方向的稠李子树取材制作。“达日德”有约1米长,它的周帮高6厘米多,与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使用高周帮木板摇篮、满族使用的平底高周帮摇篮也有所不同。使用摇篮时,把孩子捆在摇篮里,用鹿颈皮带把摇篮挂在屋内中央的横梁上。拉动摇篮尾部的皮带,摇篮便像一叶小舟,在空中来回荡漾。
摄影/赵如意
透过希瓦的古老城墙,依稀还能看到当年这座古城的辉煌。公元4世纪,希瓦属于波斯花剌子模王国,它的繁荣要归功于完善的灌溉系统,抽取阿姆河水浇灌农作物。712年希瓦被阿拉伯人征服,其后于1221年被蒙古人征服,14世纪末又连同整个花剌子模国被帖木儿征服。1512年,乌兹别克人征服该地后,建立了两个著名的汗国——花剌子模汗国和布哈拉汗国。到了1643年,又成为希瓦汗国的首都,一直延续到1740年。19世纪,希瓦达到了城市发展的巅峰,建造了一批雄伟的建筑。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马占山 土族,当代民族音乐家,青海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生活在三大高原交汇处的民族 土族
目前西北地区是全国主要的太阳能电站分布区。西北太阳能资源丰沛,但也存在着土壤瘠薄、水肥不足、生物生产力很低、植被生态系统破坏容易恢复难的特点,电站若建设不当,有可能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图为内蒙古库布齐沙漠中的一座光伏电站(摄影/杨秉政)。
阳光背后的暗影 太阳能电站, 绿色能源新军团? 还是生态环境的侵扰者?
摄影 / 杨秉政
“在钦博拉索峰的绝顶上,
他看到了整个自然”
洪堡的钦博拉索山剖面图完成于他在南美考察的时候,回到欧洲,他找画师重新绘制后出版了这张图表,他称之为“自然之图”。他将实地考察所得的各种信息都综合在这张图上,包括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的植被类型、雪线高度、云层分布等等,除此之外,他还把其他考察地点的信息综合在这张图里作为参考,比如基多城、维苏威火山以及勃朗峰的海拔等。他揭示了不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创造了用直观图表来展现复杂信息的方法。
垂直地带性是怎样被发现的?
摄影/陈海汶
时间/2009年2月
地点/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大庄村
生活在三大高原交汇处的民族 土族
摄影 / 陈海汶
阳光背后的暗影 太阳能电站, 绿色能源新军团? 还是生态环境的侵扰者?
黑麝 Moschus fuscus
黑麝是分布于我国的麝科动物中最晚被命名的一种。据报道国内的分布区主要位于云南的西北部和西藏自治区的东南部,但野外的目击记录很少,相关影像资料也很匮乏。体色较深、一般为棕黑色、背部有深浅不一的斑纹。
麝的哀歌 身怀奇香却招来杀身之祸
图将两个相隔百年的布哈拉符号融合在了一起:右侧是落成于1807年的查米纳塔楼,四座蓝顶小塔拱卫着中间的清真寺,它原属一座学校,学校其他建筑已被拆毁,唯有这座塔楼屹立;左侧则是两件苏联时期的军装,上面挂满各色勋章。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实地考察才能铸造出真正的地理学家,洪堡验证了这一点
在了解到洪堡这位地理学家的经历后,我一直酝酿着走一趟“洪堡之旅”。洪堡带着42种科学仪器去考察安第斯山脉,每走一段路程就停下来测量温度、湿度、重力、海拔等等。当他回到欧洲时,带回了数不清的数据资料和图片手稿,其中关于钦博拉索山的研究最令人瞩目。因此我决定从基多开始,跟随洪堡的足迹去探索钦博拉索。洪堡为什么能发现植被的垂直分异规律?我觉得他的考察地点功不可没。基多是距离赤道最近的城市,在城里就能看到许多火山。由于山体海拔高,这些火山大多顶着常年不化的雪盖,方寸之间就能体会到热带往极地的过渡。如基多城东北侧的卡扬贝火山,海拔5790米,这是赤道上的最高点,也是被赤道线横穿山峰的唯一一座雪山。从山谷到山顶,从稀树草原到寒带地衣苔原,正是这样急剧的地带性过渡给了洪堡灵感。
摄影/Sébastien Lecocq
垂直地带性是怎样被发现的?
摄影 / Sébastien Lecocq
浩罕汗国的核心地区在包括浩罕、安集延、马尔吉兰、纳曼干等城的费尔干纳盆地。1710年,乌兹别克明格氏族首领沙鲁克建立以浩罕城为首都的独立国家。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浩罕统治者额尔德尼归附中国,如今当地博物馆里还能见到清朝赐给浩罕的瓷器。1876年,俄罗斯兼并浩罕汗国,并改名为费尔干纳区。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有这样一种说法:没到过撒马尔罕,等于没到过乌兹别克斯坦。由此可见撒马尔罕在乌兹别克人心中的地位。据说在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攻克撒马尔罕时不禁赞叹:“我所听说到的一切都是真的,撒马尔罕却要比想象中更为壮观。”历史上,横贯东西的地理位置,让撒马尔罕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多次遭受战火的焚毁,后又在帖木儿帝国时期得以涅槃重生并成为商贾云集、富甲天下的名都。在遥感图上,可以看出,在不同历史时期,撒马尔罕这座城市的位置变迁(上图)。在撒马尔罕城的东北角,有一座著名的古城遗址阿弗拉西阿卜(公元前600年—1222年)(下图,参考法国—乌兹别克考古队绘制的考古平面图)。阿弗拉西阿卜曾是粟特九国的中心,遗址时间跨度从公元前6世纪到成吉思汗征服的13世纪,含有青铜时代聚落、亚历山大希腊化遗迹和早期伊斯兰清真寺遗迹等。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林麝 Moschus berezovskii
林麝分布于我国中部和南部,行动敏捷,甚至可以攀爬低矮的树木。全身毛色为深棕色,颈部到胸前有两条明显的白色纵纹。常出没于海拔1500米到3000米之间的针阔混交林。
麝的哀歌 身怀奇香却招来杀身之祸
从地图上可看出,中亚五国中,大部分的古城和考古遗址,都分布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该国有多座建城两千年以上的古城,还有众多默默无闻的古老城镇和城堡。这些古城曾是亚历山大、成吉思汗、帖木儿、昔班尼等枭雄们上演帝国兴衰大戏的舞台,也是令玄奘、丘处机、耶律楚材等人流连忘返的绿洲,更是孕育中亚众多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等明星人物的温床。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2013年,我来到了洪堡当时住的小木屋,现在的木屋是在原址按照那时的样子重建的,作为钦博拉索大本营以及洪堡纪念地,木屋的门上还悬挂着洪堡的画像,工作人员也对洪堡的故事津津乐道。
垂直地带性是怎样被发现的?
在被称为“撒马尔罕之心”的列吉斯坦广场上,坐落着三座宏伟的神学院
列吉斯坦广场上的希尔—多尔神学院。在撒马尔罕,最具标志性的地方,莫过列吉斯坦广场。在这座被称为“撒马尔罕之心”的广场上,坐落着三座宏伟的神学院(兀鲁伯神学院、季里雅—卡利神学院以及希尔—多尔神学院)。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拉谢内加庄园,洪堡研究科托帕希火山时的居住地
2013年11月,我从厄瓜多尔的基多出发,沿着洪堡的路线来到了拉谢内加庄园。1802年,洪堡和邦普兰沿着安第斯山脉一路考察,遇上火山就一定停下来去实地攀爬、记录。在考察科托帕希火山时,他们就住在拉谢内加庄园,庄园内至今仍保留着洪堡当时住过的房间。科托帕希是厄瓜多尔的第二高峰,仅次于钦博拉索山,海拔5896米,它还是一座活火山,最近一次喷发就在2015年。洪堡是第一个尝试攀爬科托帕希火山的欧洲人,虽然并没有成功登顶。
垂直地带性是怎样被发现的?
列吉斯坦广场希尔—多尔神学院的穹顶,显得极为华丽繁复(摄影/刘辉)。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钦博拉索山,洪堡的植被垂直分异规律最终成形的地方
1802年6月23日,洪堡与同伴一起攀登钦博拉索山,海拔6310米,当时钦博拉索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高的山。洪堡并没能征服钦博拉索,他们止步在距离山顶还剩300多米的地方,被一道冰裂缝挡住了,但这依旧是那个时代登山者的最高纪录。登山并不是洪堡的最终目的,从基多到钦博拉索,这一路洪堡都在思考温度、海拔、植被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最终在钦博拉索的野外考察中总结出了自己的观点——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变化规律。
垂直地带性是怎样被发现的?
费尔干纳盆地内有多处飞地,造成了三国间国土交杂的复杂局面
费尔干纳盆地分属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分界线的划定完全不合常理,飞地和复杂的国界线是费尔干纳盆地绕不过去的现实。飞地是指隶属于某一国管辖,但不与本国毗连的土地。费尔干纳盆地里有多处飞地,使得三国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局面。
费尔干纳盆地 充满冲突的绿洲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摄影 / 刘辉
图为编号为JZ4的遗址全景航拍图(上北下南,图中标注的是取暖烟道的位置)。2017年7—10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第四次正式发掘,揭露了城内回廊外东南侧的建筑基址,南门以及城墙东南转角与排水涵洞,基本上厘清了城内主要建筑(组群)的形制与布局。供图/赵俊杰
重大考古发现 长白山惊现金代皇家神庙 意义非凡
绕到列吉斯坦广场背后可以看到,神学院建筑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富丽堂皇。这些建筑都有巨型的拱门、高耸的宣礼塔、圆形的大穹顶、繁复细密的墙体花纹以及极富想象力的造型与色彩。乌兹别克斯坦有中亚最完美的中世纪建筑,很多人来这里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一睹穹顶建筑的风采。徜徉在古城街巷,高耸的蓝瓷穹顶和质朴的土黄砖墙让人恍如隔世。与其他中亚国家相比,这儿的宫殿、陵墓、经学院和清真寺频繁使用巨型穹顶,建筑艺术水准达到了一个高度。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长白山神庙遗址位于丘陵南坡上,以南约50公里处为长白山主峰,西侧约1.3公里处为松花江支流头道白河,东侧约1.7公里处为松花江支流二道白河,南侧约600米处为汇入二道白河的宝马河。整体上看,遗址北倚丘陵、南眺长白山,东西南三面均有水系流经,呈山水环绕之势。其自然形胜特点可概括为“倚丘面山,三水环绕”,与前人总结的中国古代建筑的理想选址条件非常吻合。资料来源/王薇
重大考古发现 长白山惊现金代皇家神庙 意义非凡
这片土地在成为中亚粮仓的同时,也成为该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
费尔干纳盆地的轮廓整体上呈三角形,北部的天山山脉为盆地阻挡住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低纬度为其贡献了更多日照,这些地形和纬度上的优势使费尔干纳盆地一年拥有200多天的无霜期,非常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且多平原的地貌适宜农作物的耕种。这片土地在成为中亚粮仓的同时,也成为该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图中收割机正在抢收成熟的小麦。
费尔干纳盆地 充满冲突的绿洲
图为花剌子模的一处古城遗址。历史上,花剌子模曾发展出极为独特的“绿洲+草原+渔业”这样的混合型文明。摄影/王牧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摄影 / 王牧
很难猜到,这座外观优雅、内部精致的建筑,其实是一座市场(本图、下图)。圆形的穹顶上设有天窗,以辅助室内光照和通风。布哈拉不仅因宗教建筑闻名世界,建于16世纪的一系列穹顶市场也是它的一大特色。其间流通的不仅有织品、铁器、珠宝,还曾有外币——来自中国、印度等各地的丝路商人都要在此兑换货币。摄影/王牧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中亚就像一个巨大的熔炉,各民族的不断融合造就了乌兹别克人
浩罕是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州的一个城市,位于费尔干纳盆地西部。《史记》中大宛国的旧地,就在今天的浩罕。18世纪时,浩罕是与布哈拉、希瓦并立的三个汗国之一。鼎盛时期的疆域从费尔干纳山谷一直到塔什干以北的哈萨克草原。这座城市现在看起来很年轻,只有浩罕汗宫和雄伟的伊斯兰建筑透露着浓厚的历史气息。漫长的历史在乌兹别克人的身上留下的印记犹如晴夜繁星,各民族的不断融合造就了今天的乌兹别克人。
费尔干纳盆地 充满冲突的绿洲
长白山神庙的平面略呈长方形,存在一条南北中轴线
左图是根据考古发现的成果,依据有关历史记载,绘制的长白山神庙复原想象图(临摹绘图/晓秋)。神庙南距长白山主峰约50公里(见下面遥感图),整个建筑群落的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约1.4万平方米,存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的大型建筑基址由北至南依次推测为后殿、前殿、山门,前后以工字殿布局组合形式存在。遗址台基均为夯土夯筑。图为后殿的建筑结构分解示意图(临摹绘图/晓秋 参考资料/李乾朗著《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显而易见,金朝是以中原汉族封禅五岳的规格,来修建这座皇家神庙的。他们虽然没有像后来的清朝康熙皇帝那样,为长白山研究出一整套“龙脉”理论体系,但同样迫切地希望将长白山纳入中华名山的祭祀谱系。
重大考古发现 长白山惊现金代皇家神庙 意义非凡
黄河之北,山西省也有唯美天鹅湖
山西运城市平陆县也是大天鹅重要的越冬地。这里既可以近距离拍摄大天鹅的特写,也可以找到比较高的视点来俯拍大场景——从秋叶斑斓到大雪纷飞,都有机会拍到不错的画面。这张图片中有大批的大天鹅在湖水中休整,四野残雪覆盖,展现出颇具中原特色的“天鹅湖”美景。
中国有多少 天鹅湖?探访三种天鹅栖息地
完成了中山站冰盖机场雪面跑道的建设,“雪鹰601”固定翼飞机成功试飞。
从中山站到冰穹A 挺进南极冰盖之巅
1965年,在阿弗拉西阿卜的大使厅(或称拂呼缦王宫),著名的粟特壁画(图为壁画线描图)被偶然发现。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亚历山大·冯·洪堡:不应该被淡忘的近代地理学奠基人
18世纪初,亚历山大·冯·洪堡横渡太平洋去美洲游历了5年,他建构了一个整体的自然地球概念,全球等温线、气候带分布、植被水平和垂直分异等等,都是他提出的全局观念。洪堡拉开了近代地理学的帷幕,从此,地理学从对地表现象的描述过渡到了推理、归纳的阶段。洪堡一生出版物众多,从美洲回来后他组织了50位制图师和艺术家将他的地图、绘图手稿改成成品,该图描绘了洪堡考察钦博拉索山的场景,倚着树的是他的同行者——法国植物学家邦普兰。
绘图/Friedrich Georg Weitsch
垂直地带性是怎样被发现的?
图为白河岩区的部分岩场和经典线路的分布地图,每个岩场都集中了多条线路,线路和岩场都有各自的名字,名字都是由开线者根据个人爱好拟定,他们给沉默的岩壁赋予太多有趣的故事。白河岩区的攀岩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20多个岩区,400多条线路。地图信息提供/Griff、少朋
白河峡谷 一线城市拥有的攀岩胜地
1989年2月,我国在南大洋普里兹湾东南沿岸、东南极大陆的拉斯曼丘陵上,建立起继长城站之后的第二个科学考察站暨南极圈内的首个考察站——中山站。常言道“三十而立”,度过了30个生日后的中山站早已今非昔比:初期的集装箱式房屋,已被一栋栋新式楼房所取代;各种现代化的高科技实验装备,陆续在这里展开了运用;除科考设施外,体育馆、无土栽培温室等生活便利设施也渐渐齐备。中山站,正一步步成为我国在地球最南端建立起的“科学小镇”。供图/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
从中山站到冰穹A 挺进南极冰盖之巅
位于希瓦古城内的Dzhuma清真寺有着独特的建筑特点,它不像传统清真寺那样拥有拱门、圆顶、回廊或庭院,而是由213根木质圆柱支撑房顶(摄影/王牧)。圆柱最高可达5米,粗细不一。每根柱子表面都有精细的手工雕刻,有道教“阴阳鱼”、佛教“万”字符等图案,显示了中国文化对这座古城的影响。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摄影 / 王牧
山东荣成,大天鹅夜宿滨海潟湖
山东荣成市的“烟墩角”是个滨海的小渔村,村子东边环抱着一片水面平静的潟湖。这里是荣成大天鹅众多的越冬地之一。当夜幕低垂,渔船靠岸归港,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回到温暖的家中休息,集群的大天鹅们也弯着脖子将头钻进“羽绒大衣”,纷纷进入了梦乡。
中国有多少 天鹅湖?探访三种天鹅栖息地
南极内陆天气恶劣、冰情复杂,暴风雪、白化天、下降风、地吹雪、软雪带、冰丘陵、冰裂隙……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在考察队从中山站挺近冰穹A的一路上轮番出现。图展示的是内陆车队在挺近泰山站途中,遇到一次地吹雪时的场景。
从中山站到冰穹A 挺进南极冰盖之巅
祖孙六代传承下来的铁匠铺不仅是一间作坊,也是一座博物馆
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古城的一个铁匠铺,由祖孙传承下来,也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老字号作坊,目前已是第六代,传人叫夏穆斯丁·卡莫洛夫(图左)。铁匠铺不仅是一间作坊,也是一座博物馆,展示了几代匠人使用过的工具和锻造的各种器具。过去,在布哈拉老城,铁匠铺最多时曾有近千家,如今所剩无几,但像卡莫洛夫这样的老匠人,仍在坚持用双手传承祖上的技艺。与中亚其他国家相比,乌兹别克斯坦以拥有众多像布哈拉这样的千年古城而闻名。摄影/刘辉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摄影 / 刘辉
在以草原、沙漠和山脉地貌为主的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犹如一颗绿宝石
中亚地区给人的印象总是和广袤、荒凉相关,而费尔干纳盆地是个独特的存在。盆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交界地区,北靠天山山脉,南接吉萨尔—阿赖山脉,东西横跨300公里,南北纵深100公里。在干旱的中亚地区,有流水的地方才有生机,锡尔河及其支流从费尔干纳盆地流过,带来丰沛的灌溉水源,滋养着这片绿洲。从遥感图上看,费尔干纳盆地犹如一颗绿宝石,镶嵌在群山峻岭之间。
费尔干纳盆地 充满冲突的绿洲
昆仑站建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所在区域内。冰穹A不只是南极冰盖的最高点,也是南极冰盖科学研究的制高点。在这里,向下进行钻探,有可能获得地球上最古老的冰芯,获取最长时间序列的冰芯气候环境记录;向上观测天空,洁净稳定的大气可使天体观测更清晰,寒冷和干燥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红外和亚毫米波段的观测,因此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好的天文观测场所。图为科考队员在维护昆仑站安装的南极巡天望远镜,其口径达500毫米。
从中山站到冰穹A 挺进南极冰盖之巅
河南三门峡堪称冬季的天鹅之城
河南三门峡市,冬日傍晚许多居民来到“天鹅湖湿地公园”观赏大天鹅。可以在自家门口近距离地观赏野生天鹅,生活在这样的小城,令人羡慕。
中国有多少 天鹅湖?探访三种天鹅栖息地
图为达尔维尔津—帖佩遗址出土的戴珠帽的贵霜王子头像;左侧两图为法雅兹—帖佩遗址出土的佛陀三尊像;供图/毛铭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乌兰泡是疣鼻天鹅在我国为数不多的繁殖地之一
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乌兰泡,是乌尔逊河畔的一处牛轭湖。这里夏季芦苇茂密,疣鼻天鹅隐居其中,低调地繁育后代。图中,雌天鹅将雏鸟聚集,并在最前带队;雄天鹅在队尾警觉地环顾四周,护送自己的妻子儿女游进芦苇荡。一只苍鹭仿佛感知到疣鼻天鹅一家的紧张,也从芦苇丛中探出头来观望。
中国有多少 天鹅湖?探访三种天鹅栖息地
我国首台极区中高层大气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完成安装并投入使用;
从中山站到冰穹A 挺进南极冰盖之巅
小麦是这里的主要粮食作物,烤馕是费尔干纳人最爱的食物
在中亚地区,馕这种物美价廉的美食最常见,在费尔干纳盆地也不例外。小麦是这里的主要粮食作物,中国考古界的专家普遍认为小麦起源于西亚,沿着欧亚大草原和丝绸之路传到东亚,汉代时已有对小麦种植的记载。这里的馕与中国新疆的馕做法和口感类似,吃馕时当地人把它分成数块,馕心不能向下放,有时用切碎的熟肉和洋葱、酸奶加以搅拌,再加肉汁、胡椒调味。
费尔干纳盆地 充满冲突的绿洲
作为帖木儿的家乡,这座看似宁静的小城也曾繁华一时,兴建了诸多宏伟的建筑
帖木儿把自己的帝国定都在撒马尔罕的同时,并没有忘记他的出生地——渴石。他将渴石改名为沙赫里萨布兹,意为绿色的城市,并且常在远征归国后第一时间回到故乡,大摆宴席庆祝胜利。被帖木儿征服之地的手工业者、匠人、知识分子、居民们纷纷被迁至撒马尔罕和沙赫里萨布兹,使得当地空前繁荣。帖木儿还在家乡兴建了诸多宏伟的建筑,这张图中矗立着的便是他于1380年开始建造的夏宫,耗时长达24年,可惜时过境迁,如今仅存两座38米高的宫墙,陈旧的蓝色马赛克瓷砖外饰保留了时光痕迹。沙赫里萨布兹古城也是中亚陵墓最多的城市之一,这里埋葬着帖木儿的许多家族成员,包括帖木儿的父亲、精神导师及两位爱子。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图是一个名为Halmiyon的小村庄,这个村庄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国境线从村中狭窄的小巷间穿过。乌兹别克斯坦在国境线沿线修筑隔离网。图为在隔离网边玩耍的吉尔吉斯小姑娘。摄影/Agustinus Wibowo
费尔干纳盆地 充满冲突的绿洲
摄影 / Agustinus Wibowo
冰海卸货:登陆南极的首场攻坚战
冰海卸货是登陆南极的关键一步,历来被考察队当作挺进内陆的首场战役来打,卸货成败关系到内陆考察能否顺利进行。2018年11月30日晨,“雪龙”号到达中山站附近的陆缘冰区,进行破冰作业,寻找合适的地点停下后,即“左右开弓”进行卸货——直升机吊运的货物在“雪龙”号右舷外,雪地车冰面运输的货物在船左侧。
从中山站到冰穹A 挺进南极冰盖之巅
所谓地吹雪,是指狂风将地面浮雪扬起,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而来。从泰山站前往700多公里外的冰穹A和昆仑站的旅程更加艰险,海拔越来越高、气温越来越低,冰雪地貌更加复杂,下图中展示是一片极难通行的冰丘密集区。
从中山站到冰穹A 挺进南极冰盖之巅
在第35次南极考察中:在中山站往南约12公里的南极冰盖上,科考队员成功钻穿近200米厚的冰层,获得了人类60年来首个在东南极取到的基岩岩芯;
从中山站到冰穹A 挺进南极冰盖之巅
巨大的岩壁,是攀岩者了解自我极限的镜子
在离密云区中心45公里左右的四合堂大桥上游约两公里处,白河大峡谷的峭壁显得更加雄峻。白河在崇山峻岭中勾画出优美的曲线,形成U字形的拐弯。此刻正是黄昏,暮色将至未至,摄影师的镜头定格了白河最精彩的瞬间,河流两岸峭壁如森林般肃穆,山腰上爬满了灌木丛,像苔藓一样织满古老的花岗岩石壁。其中最高处有一面朝西的岩壁,在夕阳的余晖中金光闪闪。攀岩者用七天七夜的时间,在这里留下了203米高度、坡度近80度的“完美心情”线路。这面岩壁宛如镜子一般,映射出勇敢者之心。摄影/王宁
在南极,建立内陆考察站越冬或度夏科考的国家都有内陆车队。美国阿蒙森-斯科特站、俄罗斯东方站、日本富士冰穹站、德国科嫩站、法国和意大利合建的康科迪亚站、中国昆仑站,是最著名的几个南极内陆考察站,分别拥有各自的车队,其中美、俄、中三个车队尤为知名,即从麦克默多站到南极点阿蒙森—斯科特站的美国车队,从进步站到南极寒点东方站的俄罗斯车队,以及从中山站到南极冰盖最高点昆仑站的中国车队。地图为目前不同国家车队行走的南极内陆考察路线示意图,照片为我国南极内陆考察车队在行进途中扎营。
从中山站到冰穹A 挺进南极冰盖之巅
在雪地车冰面运输前,先需要一个探冰小组进行探路,以了解冰面起伏程度、冰裂隙是否适合雪地车行走、冰的厚度能否承载重物通过等情况。
从中山站到冰穹A 挺进南极冰盖之巅
白河与云蒙山共同造就了以花岗岩为主的白河岩区
一亿年前,云蒙山范围内的地下岩浆不断结晶冷却,发育出闪长岩和花岗岩等岩浆岩,自新生代以来在板块构造运动的影响下,不断抬升形成山脉。而蜿蜒的白河穿行于云蒙山北麓的岩浆岩之间,形成了百转千回的曲流峡谷,当地人称这一段峡谷为“小雅鲁藏布江峡谷”,可见其壮观。攀岩者可在岩壁上欣赏到山与水交融的景致,白河的存在也为攀岩提供了更多乐趣。上图中摄影师用航拍的方式将九曲回肠般的地理奇观收入镜头(摄影/王宁)。
该遗址中出土的众多文物,均具有明显的金代文物特征
图为长白山神庙遗址出土的五枚钱币,都是宋钱。
重大考古发现 长白山惊现金代皇家神庙 意义非凡
图为高浮雕兽面瓦当。从这些出土文物可以看出,该遗址建筑的装饰极为精良,规格绝非一般建筑能比。
重大考古发现 长白山惊现金代皇家神庙 意义非凡
图为遗址出土的各类铜器与铁器。该遗址还出土了包括兽面瓦当、滴水、鸱吻、兽头等在内的陶质建筑构件上百件,各式铁钉数百枚,以及少量的陶器、瓷器,均具有明显的金代特征,其中以带有精美兽头、凤鸟图案的建筑构件最具代表性,凸显了该遗址的皇家气韵。可以说,长白山金代皇家神庙是研究金朝历史发展及文明进程的重要考古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有助于推动对金代祭祀文化及金代国家级祭祀建筑的研究。
重大考古发现 长白山惊现金代皇家神庙 意义非凡
2013年1月,在昆仑站我国深冰芯第一钻正式开钻。随后,各次科考接续,将钻探深度推进至800米。此次科考主要是对深冰芯场地和钻机进行维护。
从中山站到冰穹A 挺进南极冰盖之巅
从这些出土文物可以看出,该遗址建筑的装饰极为精良,规格绝非一般
图为长白山神庙遗址出土的两件迦陵频伽脊饰。迦陵频伽是指佛教中的一种神鸟,据传其声音美妙动听,婉转如歌,胜于常鸟,佛经中又称其为美音鸟或妙音鸟,其形象为人首鸟身。在我国,迦陵频伽的形象最早出现在北魏的石刻上,唐代敦煌壁画及铜镜也多见其造型。
重大考古发现 长白山惊现金代皇家神庙 意义非凡
翻越“屋檐”,需要以强有力的臂力对抗地心引力
攀岩者正在艰难地翻越一段状似屋檐的岩壁,“屋檐地貌”的形成是因花岗岩的裂缝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在球形风化的作用下像剥洋葱一样剥落,继而受到重力作用坍塌而形成。这是攀岩中较难的一种地形,很容易发生冲坠,攀岩者需要用强有力的臂力对抗地心引力,还要战胜内心对坠落的恐惧。冲坠是攀岩术语,指的是攀岩过程中突然失手发生坠落,但绑在攀岩者身上的绳索和岩壁上的保护点会将攀岩者拉住,不至于直接摔向地面。攀爬在岩壁上,可见蜿蜒曲折的白河在群山之间如闪光的银带,广袤的田野正在向远方延伸。
白河峡谷 一线城市拥有的攀岩胜地
泰山站于2014年2月建成开站。而在本次考察中,队员们在泰山站建设完成了我国在南极的首个雪下工程。泰山站主体建筑形如一个悬在空中的飞碟,是为了减小风阻和有利于大风吹走积雪。此次兴建的二期工程,藏于5米深的雪下,同样是为了应对南极内陆冰盖风吹雪堆积灾害问题( 供图/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此次的雪下工程,包括了供配电、供暖、融雪及污水处理、消防、监控等系统。
从中山站到冰穹A 挺进南极冰盖之巅
青海互助、大通等地的土族,会在农历三月举行“鸡蛋会”。在神庙里给龙王、九天娘娘等神献牲酬祭。赶会的土族群众会带上熟鸡蛋,以碰鸡蛋取输赢。谁的蛋破了,则要输给对方。类似碰鸡蛋的习俗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其历史最早可溯及六朝时期,梁朝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荆楚之地(今湖湘)寒食日里有“斗鸡、镂鸡子、斗鸡子”的习俗。摄影/陈有钧
生活在三大高原交汇处的民族 土族
摄影 / 陈有钧
大光板的攀爬,是摩擦力的战场
攀岩,利用的是岩石的弱点。而花岗岩最大的弱点就是裂缝,它是花岗岩攀爬中最主要利用的地形,攀岩者往往在岩缝中放置临时器械作为保护,下撤时再将它取回,以保护岩壁的干净和纯粹。而大光板则是花岗岩最无懈可击的一种线路,它几乎没有任何岩点支撑身体,仅有矿物晶体形成的粗颗粒为攀岩者提供摩擦力,这极大地考验着攀岩者的勇气。图为2001年两名英国人在白河岩区开发的“Steve and John”线路,它是白河岩区难度最高的线路之一,大部分路段都需要通过裂缝进行攀爬(摄影/王宁)。
白河的一年四季都是攀登者的乐园
在寒冷的冬天,白河大峡谷呈现出另一番冰雪世界,被冻结的瀑布成为攀冰爱好者的乐园。右页图中攀冰者在天仙瀑开发了一条90多米高的冰岩混合线路,他们用冰爪踢动冰瀑,支撑着身体不断往上,像是在跳一出优美的冰瀑芭蕾(右图 摄影/张睿)。攀岩为欣赏白河的春天提供了新的方式,当攀岩者攻克难点之后,五官会比平时更加灵敏,袭人的花香似乎更加浓烈,精疲力竭时回头一看,漫山梨花和杏花似雪般飘落,这种感受是大自然赐予挑战者的最佳犒赏(供图/周鹏)。
白河峡谷 一线城市拥有的攀岩胜地
白河的一年四季都是攀登者的乐园
在寒冷的冬天,白河大峡谷呈现出另一番冰雪世界,被冻结的瀑布成为攀冰爱好者的乐园。图中攀冰者在天仙瀑开发了一条90多米高的冰岩混合线路,他们用冰爪踢动冰瀑,支撑着身体不断往上,像是在跳一出优美的冰瀑芭蕾(摄影/张睿)。
密云区石城镇的张家坟村是白河岩友最集中的根据地,很多在市区上班的岩友在这里租房,每个周末都如候鸟般迁徙到此,一头扎在岩壁上。图中是知名攀岩者何川在自己一手设计的农家院里,为自己砌了一整面攀岩墙。在白河岩区的影响下,攀岩逐渐成为都市的一项时尚运动。
白河峡谷 一线城市拥有的攀岩胜地
图是一名正在白河攀岩的小女孩,她正在攀岩教练的引导下体验攀岩的乐趣(摄影/秦岭)。白河的攀岩人群年纪差异巨大,就连两岁半的小姑娘也能在教练的引导下攀爬,而最年长的老岩友有六十多岁,他们都希望能通过攀岩更好地探索自我。
白河岩区将生活和运动完美融合在了一起
白河岩区每年都会有由白河攀岩基金主办的攀岩节活动。白河攀岩基金是白河岩区的一大特色,它由北京的岩友自发出资组成,初衷是为了凑钱买装备在白河岩区开发攀登路线,成立19年来始终以松散但有效的形式,为白河岩区的攀岩路线开发做了大量义务工作。
白河峡谷 一线城市拥有的攀岩胜地
岩壁上浓缩着勇敢者的传奇
过了张家坟村3公里之后,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白河对岸的柱状岩壁“纪念碑”,2002年中国攀岩者陈晖在这里完成了中国首例无保护大岩壁攀登,令这面岩壁成为白河岩区的一个传奇,攀岩者都希望能到此一试身手。实际上,“纪念碑“是难度中等的结组线路,它集中了花岗岩的几乎所有攀爬地形,在前半段的裂缝路段,需要把手塞进裂缝里,转动手直到你能感觉到骨头和肌肉胀开并卡住,直到能牢牢地把你的身体控制在岩壁上,这在攀岩中称之为“胀手”。后半段是最可怕的“大光板”路段,可以全方位考验攀岩者的技巧和勇气。“纪念碑”令攀岩者可以用异于常人的视角欣赏白河大峡谷的美景,岩壁四周环绕着云蒙山的茂密森林,登顶之后还能看到壮观的峡谷景致。岩壁的顶端有一个神奇的小铁盒,里面的笔记本储存着许多攀爬者的回忆。
白河峡谷 一线城市拥有的攀岩胜地
在南极有几个极点:最高峰——文森特峰、南极点、南极寒点、南极磁点和冰盖最高点。美国在南极点设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法国在南极磁点建立了迪蒙·迪维尔站,苏联在南极寒点建立了东方站。我国在2005年,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地面到达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并于四年后在其所在区域建成了昆仑站。在冰穹A,方圆上千公里都是无人区,景观极其单调,全是白茫茫一片,只有昆仑站傲立于风雪之中。通过无人机从空中俯瞰,昆仑站主体建筑的顶部被绘上了五星红旗的图案,在一片冷寂的冰雪世界中显得分外鲜明夺目。
从中山站到冰穹A 挺进南极冰盖之巅
图为阿姆河边的康普尔—帖佩遗址,它曾是一座希腊化时期的古城,据说也是亚历山大远征的渡河处。摄影/杨林
中亚最精彩的古城群是在乌兹别克斯坦
摄影 / 杨林
射箭比赛多在祭敖包等众人集会的场合举行。靶是用6厘米多厚的毛毡制成,直径约60厘米。在靶上画红白二色相间的圆形靶环。比赛时,将靶固定在木架上,射程30米到50米。
契丹的后裔达斡尔族
种烟是达斡尔族农业中的重要生产活动。烟叶的种植管理,主要由妇女承担,男子在担土、犁地、浇水、摘烟时给予帮助。由于长期从事种烟和加工烟的生产,精耕细作,在烟的育苗、田间管理、烟叶晾晒、汽蒸、制坨等方面,形成了颇具民族特色的技艺。
契丹的后裔达斡尔族
图是2016年发掘的山门与回廊(上北下南,图中标注的是柱础位置)。为进一步解明遗址内建筑组群的布局,2016年7—11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第三次正式发掘,全面揭露了城内回廊院落中轴线上最南侧的台基(编号JZ1),连通台基两侧的南回廊东西两段、西回廊一段与回廊的西南转角,JZ1西北方向的亭式建筑址(编号JZ6),以及回廊内建筑址之间大片的石墁庭院遗迹,并清理出大片的建筑构件及其他文物。
重大考古发现 长白山惊现金代皇家神庙 意义非凡
很早以前,达斡尔族猎业在解决衣食来源和对外交换中,有着重要作用。在清朝,还要捕貂完成进贡义务。狩猎的方法,有用弓箭射、扎枪刺、设陷阱、下套子、下夹子、设地箭、鹰猎和火枪狩猎等(摄影/额博)。
鹰猎是用经过驯养的鹰猎取野鸡、兔子的狩猎活动,在冬天下雪后出猎。出猎时,猎人骑马,把鹰架在手臂上,待发现猎物,即放鹰追捕。
契丹的后裔达斡尔族
图为在盐城滨海湿地中生活的一群丹顶鹤,这片湿地保护区乃是重要的候鸟栖息地。
阳光背后的暗影 太阳能电站, 绿色能源新军团? 还是生态环境的侵扰者?
图为一座太阳能电站正在进行建设,可以看到施工过程对地表有明显的扰动破坏,并留下了大量混凝土基桩。
阳光背后的暗影 太阳能电站, 绿色能源新军团? 还是生态环境的侵扰者?
图为贵州喀斯特山区中一片农光互补的光伏大棚,取代了原来的油菜金黄、阡陌纵横的田园盛景。
阳光背后的暗影 太阳能电站, 绿色能源新军团? 还是生态环境的侵扰者?
土族的社会生产,在历史上经历了从以牧业为主向以农业为主的转变,土族人的饮食结构也随之从以肉酪为主逐渐转变为以粮食为主。在日常主食中,有着花样繁多的馍馍,比如馒头、花卷、包子、烙饼、锅盔、锟锅馍等。上图为在村里的“巧厨比赛”中,土族主妇在展示自己做的各种馍馍。右图中的土族妇女正在制作“哈力海”,汉语叫荨麻馍或荨麻卷饼。制作时要先把用小麦面粉制成的薄饼皮儿用油煎到油乎乎、亮汪汪,再把嫩荨麻叶粉和青稞粉搅拌成的面糊用特制的佐料调味,然后摊在油煎薄饼上,卷紧,因形状像口袋又俗称“背口袋”。
生活在三大高原交汇处的民族 土族
图为某水上光伏项目的建设场面,施工人员正在向水中打桩和铺设光伏板。
阳光背后的暗影 太阳能电站, 绿色能源新军团? 还是生态环境的侵扰者?
土族生活的地区属于农牧交界地带,同时也是以汉族为主要聚居区的中原地区、蒙古族为主的草原地区以及藏族为主的青藏高原三大文化区的交汇碰撞地带。所以土族在生活、宗教、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也表现出了多种文化混杂、融合的特点。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土族村庄年就要举行跳“於菟”。学界对于“於菟”的文化起源和内涵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其来源于楚文化,“楚人……谓虎于菟”(《左传》);有人认为其源于羌文化,是远古羌人虎图腾崇拜在本土的遗存;有学者认为这是古国吐谷浑的遗风;也有学者认为,“於菟”是突厥语“oot”的译音,汉译为“火”,“於菟”舞是拜火舞,源于土族先民粟特人的火祆教信仰。摄影/陈有钧
生活在三大高原交汇处的民族 土族
摄影 / 陈有钧
太阳能发电是近年来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目前,中国进入了太阳能电站的高速发展期,特别是西部地区,因为地广人稀且太阳能资源丰沛,一座又一座太阳能电站如阳光下的巨型工业花朵绽放开来。上图为2018年甘肃敦煌地区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太阳能光热塔式发电站,巨大的定日镜群组成了醒目的队列,即便是在航班飞行高度,也能清晰地观察到它的身型。摄影/卢海林
阳光背后的暗影 太阳能电站, 绿色能源新军团? 还是生态环境的侵扰者?
摄影 / 卢海林
阳光背后的暗影 太阳能电站, 绿色能源新军团? 还是生态环境的侵扰者?
随着光伏发电用地需求的激增,一些天然湖泊和湿地也成为光伏阵列的集结之地。需要指出的是,光伏项目的建设会强烈侵扰湖泊和湿地环境,光伏板还会挡住阳光,改变环境温度,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使鸟类等丧失栖息地,对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图为江苏盐城滨海湿地一带的“风光渔”互补产业,上有风力发电、中有光伏利用、下有水面养殖。
阳光背后的暗影 太阳能电站, 绿色能源新军团? 还是生态环境的侵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