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博物绘画


文章出自:博物 2017年第03期 作者: 王钊 

标签: 博物广知   

西方的博物画,作者多为博物学家或者受聘于科学家的画师,他们创作时就带有先天的“科学基因”。而中国在近现代前,虽然画家们观察、描绘自然的眼光和手法,与西方的科学标准有所不同,但我们的祖先拥有深厚的博物学传统。自然题材的传统“花鸟画”中,也有不少严谨写实的传世佳作,我们姑且称之为“博物绘画”。这些作品就准确度和艺术审美而言,毫不逊于同时期的欧美博物画。

宫廷画:盛世吉兆,祥瑞汇聚

中国古代高水平的博物绘画多出自宫廷。对于皇帝,这些画作具有非凡意义——珍禽异兽、奇花异木都是“祥瑞”,是“太平盛世”的征兆。所以用画笔记录下这些“祥瑞”生物,成为宫廷画师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有些皇帝对花鸟鱼虫很有兴趣,各地就会争相进贡花木鸟兽。于是这些皇帝在位期间,往往也相应地涌现一批博物绘画作品。比如宋徽宗在此领域登峰造极,而且本人就是绘画大师。但宫廷博物绘画传下来的,多为明清两朝作品。清代更是“博物”画风的鼎盛时期,宫廷画师受命,完成了具有“物种调查”功能的大型博物绘画图集《鸟谱》和《兽谱》,颇有大清“植物志”、“动物志”的风范。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