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缉”飞瀑草


文章出自:博物 2019年第10期 作者: 吴双 

标签: 草木庄园   博物广知   

被瀑布急流冲刷的岩石上,往往干净得连苔藓也难着生,而有一种被子植物却能扛住,在激流中、顽石上开花结果——它就是“飞瀑草”。这种川苔草科的水生植物毫不起眼,却是一些人热衷搜寻的宝贝。广西的植物爱好者和研究者,甚至不惜“春节加班”跋山涉水,也要将它“缉拿归案”。

按图索骥,跨省演习

“消失60年的飞瀑草,重现江湖!”2019年1月,一条来自广东的新闻在我的朋友圈刷屏了。广东最早的飞瀑草记录,是一位外国学者留下的标本,1958年采于“广东从化流溪河那石”。这“那石”是哪块石头?估计只是个模糊记录。具体在哪儿多年来无人知晓,不过今年,终于让研究人员找到了。我所在的广西植物爱好者群里也炸了锅,有人贴出飞瀑草照片,以及一则“通缉令”:希望群友按图索骥,寻找本地的飞瀑草。

你要问我们为何如此激动?因为“飞瀑草”既奇特又珍稀:它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山谷中、急流(尤其是瀑布)冲刷的岩石上,却不像水草、浮萍一样随波逐流,而是紧紧抓住石面,还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养分开花结果。不过,飞瀑草对水质要求高,只有非常清澈的小瀑布中,才能找到它,目前国内仅海南、福建、广东、贵州和云南发现有零星分布。

责任编辑 / 潘文君 张辰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