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
中华遗产
博物
官网首页
  • 首页
  • 杂志内容
  • 往期回顾
  • 全部
  •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 交通地理
  • 军事地理
  • 农业地理
  • 化学地理
  • 历史地理
  • 土壤地理
  • 地图地理
  • 地理人物
  • 地质地理
  • 基础地理
  • 天文地理
  • 工业地理
  • 文化地理
  • 气候地理
  • 水文地理
  • 生物地理
  • 美食地理
  • 考古地理
  • 观点地理
  • 静穆的西藏

    作者: 央珍   出自:2010年第08期

  • 不同视角下的藏族

    照片中的人物由拉萨居民和来自东西南北各地区代表组成。后者按名单所示,多为西藏自治区各地区来的人,而非由拉萨人“扮演”。这样望过去,他们身后的家乡和乡亲就隐约地浮……

    出自:2010年第08期

  • 为什么它们也属于地理?

    拿到“南京大学十二人方案”时,我一时竟有些困惑:眼前条目的内容实在是太“多姿多彩”了,既有预料之中的“竺可桢首次揭示了中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胡焕庸揭示了中……

    作者: 张璇   出自:2009年第10期

  • 我们一起见证了中国洞穴的奇迹 中法联合洞穴考察20年

    作者: 钱治   出自:2011年第10期

  • 我与门巴族、珞巴族同吃同住16年

    作者: 冀文正   出自:2010年第08期

  • 竺可桢 他掀开了中国历史气候变迁的神秘面纱

    1972年,竺可桢首次揭示中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意义 颠覆欧美权威的历史气候观点,开创中国历史气候研究之先河,创建物候学学科出处 南京大学十二人提案/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 望南   出自:2009年第10期

  • 双河洞系统已探明洞穴平面图

    出自:2011年第10期

  • 喜马拉雅山地的两个民族

    出自:2010年第08期

  • 洞里乾坤 洞穴中的人类故事

    洞穴与喀斯特地区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洞穴居住、洞穴岩画、洞穴题刻、洞穴储藏、洞穴悟道、洞穴医疗、洞穴科研……人类对洞穴的利用涵盖了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作者李小波……

    作者: 李小波   出自:2011年第10期

  • 中国的突变线——胡焕庸线

    为了探索“胡焕庸线”背后的奥秘,本文作者和摄影师亲赴上海,拜访了胡焕庸先生的后人,参观了胡焕庸先生的故居,了解了胡焕庸先生曾经的故事,得到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作者: 单之蔷   出自:2009年第10期

  • 245
  • 246
  • 247
  • 248
  • 249

中国国家地理 V

推开自然之门 昭示人文精华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25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ICP备1001430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8871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