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敦煌遗书 中古历史的旁观者

    敦煌遗书,是对百年来发现于敦煌莫高窟的4—11世纪古写本及印本的总称,目前总数约有六万多件。它们填补了中国历史上某些时段的史料空白,其价值……

  • 玉之德 为普世价值而生

    美丽的玉石,被儒家视作君子德行的表征。人们从中看到了仁、义、礼、智、信,看到了修身的目标,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

  • 黄袍怪 多情的妖怪,无情的神

    “黄袍怪”一角,在《西游记》中独占四章篇幅。这个靠吃人过活的狼精,竟是个为了爱情不当神仙当妖怪的“恋爱脑”,他的结局,令人唏嘘。

  • 地道楚味 嗜鲜又重口

    屈原、宋玉曾经吃过的食物,今天的楚人还在吃吗?

  • 石家河文化 史前最后的辉煌

    石家河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是湖北地区最晚的一个新石器文化。湖北天门发掘出了长江中游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史前聚落群,是四……

  • 皮甲 何以风行2000年

    皮革看似不如金属坚固,可皮甲却是“铠甲圈”中的常青款,一甲风行两千年。

  • 逛灯会 人间一年一夕的繁闹

    唐伯虎曾作《元宵》一诗,唱道:“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元宵节与花灯,就像端午节和粽子,少了谁都失去灵魂。是什么,让元夜赏灯……

  • 结婚 都要“冠夫姓”?

    常言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结了婚,就注定得连人带姓都随了夫家?清代以前的已婚女人们,可不这么干。

  • 同姓不婚 伦理与利益的博弈

    “同姓不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条婚姻制度。它规定,凡同姓者不问远近亲疏,有无血缘关系,一律不得互相婚配。为何古人不婚同姓,却将表亲婚称……

  • 商周人的“酒杯”

    静置于博物馆展柜里的商周青铜酒器,哪些才是时人喝酒用的“杯子”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推荐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