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装异服:“华夏衣冠”的另一面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4年第02期 作者: 水竹 

标签: 文物故事   历史拾遗   

这是唐代右领军卫大将军鲜于廉(字庭诲)坟墓的出土物。牵马俑身穿胡服,显得精神干练,又有点憨态可掬。大唐兼容并包,胸襟开阔,这样的胡服可谓司空见惯,但在大部分朝代,中原王朝会把胡服归入“服妖”一类,严厉禁止,以免坏了“华夷大防”。 摄影/聂鸣

在晚清李孟符的《春冰室野乘》里读到一段故事。说的是1892年的盛夏,李孟符跑到城郊避暑,在某酒馆坐下喝酒。这时旁边来了个小叫花,“面黧黑,袒裼赤足,仅着一犊鼻裤,长不及膝,秽黑破碎,几不能蔽其私;脚蹑草履,破旧亦如之”。在小叫花身后,却有二十多名侍从跟随,其中两名竟然是三品官。待到天色渐晚,少年起身欲回。侍从们为他取来毛巾擦面,原先薰黑的脸瞬时色白如玉。少年又去更衣,瞬间变成贵公子的模样,在众人簇拥下扬长而去。这时,酒保来到目瞪口呆的李孟符身旁,轻言道:“此某贝勒也。”并屈指叙述某王爷、某公、某都统、某公子,都穿这类服饰,这位贝勒还是穿得稍微检点的呢。

李孟符看到的,是当时王公贵族中最流行的乞丐装。他为此深感不安——“不及十年,其将有神州陆沈之变乎?”果然,不到十年,八国联军北上,京师沦于洋人之手,王公大臣真的成了“乞丐”。把乞丐装与庚子之变联系起来,李孟符不免有些神叨,但在那个时代,这种联想却是理所当然的。而且对奇装异服的批判,是正统士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任编辑 / 马赛屏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