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有“国庆”节?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3年第10期

标签: 古代生活   有问有答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每年的10月1日都作为祖国的“生日”——国庆日,普天同庆。那么,中国古代不同的王朝,是否也有自己的“国庆”呢?所谓的“国庆”又是如何订立的呢?
《礼记·月令》中的“国之庆典”
一年当中明确固定时间的“国之庆典”主要集中在年初岁末,而基于农业的需求,“四立”时令是最为重要的庆典之一。

“国庆”=“国之庆典”

中国古代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以改正历法,变换年号,改易旧章等形式,标志王朝更替,而无具体的建国纪念日。但又确有“国庆”一说。“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晋陆机所著《五等诸侯论》中的这句话,可谓是古代“国庆”的最早出处。不过,这里的“国庆”意为“国之庆典”,多指国家庆典或举国欢庆之事,而并非专指国家诞生的纪念日。那么,在古代,究竟哪些重大事件值得举国同庆呢?

南朝宋鲍照《数诗》言“三朝国庆毕,休沐还旧邦”,这里“国庆”指正旦(正月初一),也就是元旦;唐司空图《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记》言:“翌日堰乃成,……徒令邑里交贺,合乐以迓之,流闻京师,中外以为国庆。”这里“国庆”则指堰成之后,举国欢庆之事。前者为时令节日,后者则因事而庆,并无固定时间。二者都与国家诞生并无重合之处。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