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来的调查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0年第06期 作者: 李艳 唐苏 

标签: 文化遗产   文物故事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潜藏着多少文物?它们在哪?是否完好?又是因为什么而被一一发现、登记在册?面对那些不可移动、不能言语的文物,人们熟视无睹过、视而不见过、不以为然过。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今,经过数次全国范围的文物普查工作,我们终于知道了中国的文物家底……
云南会泽小田坝营盘遗址
广袤的大地,历经了成千上万年的沧桑,还有多少遗存未被发现?如果不是对文物的大范围调查,图中位于云南会泽小田坝山顶上的明清营盘遗址也许并不会被发现,那我们也许只认为那是个普通的小山丘,而看不到其上规整的练兵场、哨楼、营洞、围墙、垛口、营房,触摸不到那里曾经的生活。摄影/王良忠

营造学社:百闻不如一见

20世纪30年代初,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民间团体营造学社在社会上已经小有名气,其在文献研究和法式校勘上取得的明显成就令社长朱启钤十分满意。不过,此时,一个人的造访却让朱启钤忧心起来。

这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叫关野贞。关野贞是何许人?他是日本的古建筑学家,却对中国古代建筑十分着迷,1920年后曾5次来华,研究敦煌、云冈、龙门诸石窟及房山石经等史迹。关野贞拜访朱启钤不为别的,正是听闻营造学社的大名,前来商谈合作事宜。

责任编辑 / 戴莹  图片编辑 / 何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