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能否在这个时代复活?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1年第06期
图为“涸泽而渔”的寓言,出自成书于先秦的《文子·七仁》,说的是抽干池水捉鱼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的人。先秦是盛产寓言的时代,这些寓言,无不发人深省。然而,在当下,寓言却已然没落了。
最近,有位诗人出了本寓言类的书,文学界也开始讨论起了寓言。在寓言文体没落的今天,这大概算一件新鲜事。回顾自己的阅读史,我对寓言气质的作品,有一种说不清的偏爱,像外国作家卡夫卡、博尔赫斯、卡尔维诺、本雅明等。几年前,编撰诗人梁小斌写思想笔记《梁小斌如是说》时,我写过一篇后记叫《正在复活的寓言》,谈过自己对其寓言气质的喜爱,但对寓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表现并未涉及。
先秦是盛产寓言的年代,从《周易》、《庄子》到《孟子》、《韩非子》、《列子》,文中都有大量寓言。很少见到今人论及《周易》的寓言性。记得我初中最早读《周易》,就是把它当寓言读的。虽文字艰涩,但借着译注,并没觉得这本书有多深奥。在我少时印象中,《周易》的寓言与庄子等比起来,不过留白较多,要你用想象去完成。抛开《周易》的各种学说,从文本角度看,我当年的观点并没有错。占筮是一种类似宗教的行为,它要让人理解并留有回旋想象的空间,只有采用寓言这个办法。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