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黑土地上的龙旗
《马关条约》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2年第10期 作者: 陈乐 

标签: 历史拾遗   

19世纪末的东北,成为列强激烈角逐的战利品。国力孱弱,让黑土地真正的主人横遭忽视,甚至满清的祖灵亦岌岌可危。在那无硝烟的谈判战场,弱国岂有折冲的余地?为了守护祖先的遗产,为了大清龙旗依然飘扬在白山黑水,深陷敌境的清国使节,有抗争,有智慧,有泣血,更有阵亡,为子子孙孙、千秋万代留下了那来之不易的黑土地。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利用俄国牵制日本,所以李鸿章被俄国认为是“亲俄派”。为此,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俄军专门派一队士兵保护他。图为1900年10月,李鸿章(中坐者)与俄国卫兵的合影。供图/上海图书馆

血染“停战协议”

“号外,号外,李中堂遇刺!”报童扯着嗓子卖力的吆喝。

那是1895年3月24日下午4时15分左右,大清国中日谈判全权大使李鸿章,拖着73岁的疲惫之躯,与谈判对手第三次不欢而散之后,乘着轿子,行进在日本山口县马关的街道上。

责任编辑 / 李晓光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