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相纹:纹饰交融的混血儿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6年第12期 作者: 刘菲 

标签: 文化符号   文化遗产   

隋唐时期,宝相花纹样盛行一时,成为圣洁、端庄、美观的理想花形。它容纳了莲花、石榴、牡丹的要素,寓有“宝”、“仙”之意,像是闪闪发光的宝珠,又像是珍贵富丽的花朵,寄托着人们的吉祥祝愿。雍容华贵的宝相花在盛唐时肆意绽放,成为那个烈火春花的时代的最佳注脚。

在敦煌鸣沙山的崖壁上,历代僧众开凿了735个洞窟,施以彩画,涂以金粉,用泥土塑成佛像,用颜料描绘天堂。在琳琅满目的洞窟中,第329窟显得十分特别。

绽放在盛唐的花朵
宝相花风行于隋唐时期,并在盛唐时达到鼎盛。
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代鸳鸯莲瓣纹金碗。在莲瓣纹的簇拥下,碗心绽开一朵硕大的宝相花,层层叠叠,繁缛富丽。宝相花吸纳了牡丹瓣纹的元素,成为盛唐国势昌盛、繁花似锦的标志。摄影/动脉影

329窟始建于初唐,正在敦煌凿窟建象热潮的前夜。抬头看,装饰于窟顶的藻井色彩艳丽,美轮美奂。只见藻井井心,用14个卷曲莲瓣和14朵卷云纹环绕莲心绘成一朵大莲花,而花心以白色弧线画成波状旋转形,仿佛莲花正在旋转的色轮上发光。

责任编辑 / 杜聪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