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碑 尘封六百年的文字

清 吴湖帆 勘碑图 摄影/贻芥
敲开那些封砖
清代嘉庆九年(1804年),学者张澍(shù)回到故乡武威养病。一日闲暇,他携友游访大云寺。在经历西夏荣光、元末战乱焚毁后,大云寺在明清两代得到修葺,香火鼎盛。
寺内相传藏有一通古碑,引起了这位金石学家的注意。但是古碑被封存在亭子里,前后砌砖,秘不示人。僧人说,一旦打开,就会导致“风雹之灾”。张澍不信此鬼神之说,说道:“若有祸祟,我辈与之,与主持无预。”寺里僧人这才同意拆封。
结果,砖去碑现。重见天日的并非灾难,而是一门艰涩的学问——西夏学。
这通古碑高约一丈,所刻文字仍旧清晰可辨,字体方正,与楷书无异。乍一看,似曾相识,仔细读来,却竟是一字不识。张澍猜测,碑阴必有释文,于是又敲开了另外一面砖墙,果然,如其所料,这一面皆是汉字。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