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说法像

这是印度阿旃(zhān)陀石窟第2窟的释迦牟尼说法像,建造时间为公元7世纪。阿旃陀石窟位于距地面10-30米不等的河湾峭壁上,除9、10、19、26、29号窟为供僧人礼拜的塔堂窟外,其余25窟皆为僧房,2号窟即属后者。早期佛教强调佛即是佛,无影无踪,不允许将佛祖人格化,公元2世纪后,石窟中才出现了释迦牟尼和菩萨的形象。

黄河澄泥砚

2010年3月11日,一百方荷塘月色系列绛州澄泥砚摆放在清华园里,以庆贺清华百年校庆。一方方形态各异的“荷花”,看得人眼花缭乱,展现了古老澄泥砚艺术的巨大魅力。摄影/高新生

总第99期
2014
01
  • [卷首语]

    胡同名儿里的北京

    时光荏苒,北京的胡同如今渐拆日少,我却和老北京人一样,开始怀念起那些消失的胡同。有开车经过明清时期的内城时,总会留心街边、胡同口的地名,一边依旧诧异于它们的奇特,一边感叹它们的名存实亡。

    作者: 黄秀芳  

  • 声音

    台湾“文化部长”龙应台日前在台“立法院”提出,希望与大陆合作,为台湾景观申请世界遗产。台湾的申遗主要联络组织秘书长陈春霖对此发表看法说:“闽台本来是一家,过去因人为的行政划分,文化传承和自……

  • [微历史]

    无人的淞沪战场

    我们与历史之间,隔着什么?除了不可逾越的时间与空间,各种宏大叙事也在阻碍着亲近的可能。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换种方式,看看历史遗留下的细节。它们或者是保留着民国历史的,或者是考古发现的某种文物……

    作者: 邢毅  

  • 龟鳖之神

    1972年,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幅T字型帛画,全长2.05米,覆盖在最内层的棺盖上。它的作用类似于遗像,在送葬时把它高举在整个队伍的最前列,向周邻以及“地府官员”通报死者的身份。整幅帛画描绘了天庭、人世……

    作者: 张闻捷  

  • [微历史]

    他说什么语言?

    面对一个巨大的考古聚落时,通过检测DNA,可以知道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曾经操持着何种语言,会是怎样一种奇妙的感觉?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李辉和他的同事们,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使这……

  • [遗产风景]

    追寻玄奘的足迹 阿旃陀石窟群

    公元638年,一心求取真经的大唐高僧玄奘,来到南印度的摩诃刺佗国。几年后,回到长安的他,向门人讲述了当年的经历:“国东境有大山,叠岭连嶂,重峦绝巘。爰有伽蓝,基于幽谷,高堂邃宇,疏崖枕峰;重阁……

    作者: 周剑生  

  • 胡同生与死

    与都城一同出现的胡同,是北京的标志,又像北京的年轮,记载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的起落兴衰,和渐次长大的北京城的悲欢离合。北京的胡同规则而又多变,宁静而又喧嚣,走进北京最典型的胡同区,故事讲也讲不……

  • 北京胡同之美

    老北京的小胡同,似乎不起眼,却又闻名于世。其实,只要仔细品味,就能感受到它与众不同的建筑文化,不一样的内在风韵。本文作者,鲁迅文学研究员王彬,现任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他致力于北京地方文化的……

    作者: 王彬  

  • 北京胡同 一盘下不完的棋

    中国北方许多城市都有『胡同』,但没人否认胡同姓『京』。传着京腔、飘着京韵的北京胡同才格外地道。因为在北京,胡同不仅是交通网络,也是文明的依托、历史的见证。政权嬗替造就特殊帝都,时代变迁改写……

    作者: 刘珊珊  晓南  

  • 什刹海胡同 北京城的时光长廊

    穿梭在什刹海密如织网的胡同里,无论你是想寻找元代的运河古韵;探访明代的梵音古刹;一睹清代的王公府第;还是在别具风格的酒吧小酌;都能找到理想的去处。仿佛北京城昔日的沧桑与今日的繁华都在这里重……

    作者: 赵娜  

  • 八大胡同里的风月宝鉴

    八大胡同,老北京胡同里一个特别的存在。没有胡同比它更出名,也没有胡同比它更尴尬。名伶的人生在此开场、落幕;青楼的烟花在此璀璨、黯淡;更有五行八作的人群在此讨生活。它还左邻宣南士乡,右靠前门……

    作者: 骆昱涵  

  • 拆了,胡同

    七百多年的光阴似水。诞生于元大都里的胡同几经变迁,资料显示,北京胡同从解放初3200多条,到1990年只剩下2200多条,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又消失上千条。有专家确定,北京的胡同正以每年50多条的速度消失,相……

    作者: 蒋晨明  

  • 匈奴的生物武器

    公元前117年十月,24岁的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在长安暴毙。关于他的死因,正史语焉不详。然而,史料中隐约闪现的蛛丝马迹,却指向一个可能——匈奴人关于“生物武器”的谋划……

    作者: 孙危  

  • 托口 走上祭坛的千年古镇

    托口,位于湘黔边界。明清时期,因为经营桐油、木材,这个千年古镇成了“上通云贵、下联汉沪”,影响到整个沅水流域的商贸重镇。几百年来,她保存着原汁原味的湘西风情,安然静栖。但是,面对现代化建设……

    作者: 梁云山  

  • 厕所里的文明

    每一个享用过中国厕所的中外人士,想必都对那里的景观和味道刻骨铭心。为何中国厕所没有走上洁净之路?为何纸的发明人长期不用手纸?要解释这些疑问,着实并不容易,其背后暗藏着中华文明令人迷惑不解的……

    作者: 顾卓  

  • 黄河澄泥砚 由泥到宝的华丽转身

    九曲黄河奔泻入海,一路上吸收众多支流。纵贯山西的汾河,就是其中著名的一支,独特的汾水酿出耳熟能详的汾酒。然而,由于地形的缘故,无论是主干,还是支流,都一同在晋南松弛下来,滚滚黄泥骤然沉降,……

    作者: 长歌  

  • 民艺镜头

    河南省固始县段集镇汪旱庄村,土陶烧造技艺;河南省固始县三河尖乡,柳编器皿制作技艺。

    作者: 王玉璞  

  • 《货郎图》里的物品社会

    在南宋,宫廷画家李嵩可能并非一位大画家,但他留下的一组《货郎图》却声名显赫。画中一位装扮滑稽的货郎,扛着堆积如山的各种货物,正向孩童和妇女叫卖。货郎担上的百货精细程度甚至可比《清明上河图》……

    作者: 黄小峰  

  • 淞沪战场上的遗憾

    “我们是来打日本鬼子的,还怕他的飞机!”这句豪言壮语,是1937年淞沪抗战时,一位广西籍烈士说的。这个例子,出自《八一三淞沪抗战纪略》,作者是第9集团军司令部作战科长史说。说这话时的情景是,千里……

    作者: 潘卫东  

  • 胡同的“胸襟”

    从清康熙年间起,南腔北调即在北京斗法争胜,史称“花雅之争”。“雅”的是昆腔,“花”的是其他“流行曲”,包括京腔、秦腔、弋阳腔、二黄调等。直到四大徽班进京,这场“斗法”终以“花部”胜出,京剧……

    作者: 马赛屏  

阅读本期完整内容

使用微信扫一扫开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