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崖为什么这样美?
黄进和他的丹霞梦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刘晶 

标签: 丹霞   地理人物   地质地理   武夷山市   崆峒区   河流   水文地理   考古地理   历史地理   

有一位老人,他的一生只痴心做过一个梦,梦里是年轻时见过的一片红色山崖,他被这片山崖的巍峨壮美所倾倒。谁曾想54年以后,他几乎寻遍了全中国所有这样的红色山崖,并准备为它们写一本书。这是由中国学者发现并命名的地貌形态,自发现至今的74年里,以这种地貌为主要构景元素的地区占了国家风景名胜区的1/5。这种地形的名字也很美: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否典型,要看它是不是“顶平、身陡、麓缓”。丹霞地貌往往是在近水平的岩层上发育的,所以,山崖的顶部会保持水平直至尖灭;由于风化作用往往是沿裂隙进行的,所以在丹霞地貌一定能见到陡直的山崖;从山上剥落的岩屑堆积在山麓形成缓坡,既保护了山麓不再遭受侵蚀,又能形成风化壳,孕育繁茂的植被。
中国丹霞地貌景观分布图
丹霞地貌专家、中山大学地理系教授黄进先生在野外考察
全中国至少有600多位县长听说过他的名字,其中500多位亲自和他交谈过。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主任崔之久先生一提到他的名字就大声说“真了不起!”,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会长陈安泽先生盛赞他为“当代徐霞客”,中国科学院施雅风院士称他为“丹霞痴”。
在丹霞地貌区,“一线天”的景观十分常见。“一线天”两侧的山崖本是连在一起的,地壳运动的力量把整块岩石撕裂了一条缝,从此,水流沿着裂缝长年累月地冲刷着,裂缝两侧的岩壁不断地遭受侵蚀向后退去,最后就形成了现在这副样子。这“天”的宽度还在缓慢地增加着。

2002年10月24日,在鹰潭开往南丰的长途汽车上,一位身穿蓝色中山装、脚穿军绿胶鞋的老人在3个多小时的颠簸中始终没有合眼。他的眼睛紧盯着车窗外飞速掠过的赣南大地。

全是红色的:土地是红色的,山丘是红色的,房屋也是用红砖砌成的。这种红色已经伴随他走过了整整54年!54年里,他用脚踏遍了几乎整个中国,为的就是寻找散布在中国大地上一块块红色的土地。他用眼睛观察其细部,用手触摸其质地,用罗盘确定其方位,用高度计测算其高下,最后再用笔工工整整地把数据和考察经历记录在日记本里,如今他已经写下600万字的日记了。54年前,他才是一个21岁的高中毕业生,今天他却已经是一位75岁的耆耆老者了。

责任编辑 / 刘晶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